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海勒是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人们普遍认为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发行标志着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的黑色幽默小说以及从70年代至更新近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前者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代或二十世纪早期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后者则被认为是第二代或二十世纪后期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同库尔特·冯内古特、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唐纳德·巴塞尔姆、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威廉·加迪斯归于一起,约瑟夫·海勒赢得了“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家中的佼佼者”的美誉(杨仁敬第561页)。
约瑟夫·海勒在“二战”时曾服役于美国空军部队,后来写了一本关于他战争经历的书,这就是著名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而小说题目也为英语语言增加了一个术语。如果纳尔逊·阿格雷的判断没错的话,“《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来自二战的对我们的文明抗议最强烈的小说”(纳尔逊·阿格雷第358页)。莫里斯·迪克斯坦宣称,“我愿意把《第二十二条军规》称为6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莫里斯·迪克斯坦第116页)。而罗伯特·梅里尔也证明“《第二十二条军规》被普遍认为是二战以来由美国人写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已获得了高度的评价,几乎是众所周知。这本书已被争论两百多次,并在绝大多数当代美国文学的大学课程中教授”(罗伯特·梅里尔第9页)。
本篇学位论文“美国后现代社会的荒诞和约瑟夫·海勒小说中后现代主义文本的怪诞”旨在利用一种新的全方位的理论来研究这位颇有风趣而令人费解的作家。为了更好地理解约瑟夫·海勒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创性,有必要采用辨证的方法,即将后现代主义的批评和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文本的分析相结合。本论文的分析策略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参照点,包括三个部分:一、主要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林达·哈琴、弗朗西瓦·利奥塔、米哈伊尔·巴赫金等文论家提出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中获取理论依据;二、分析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三、基于理论框架和对作品的细读,建构一种可行的假设,从而解释约瑟夫·海勒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各个构成要素并使其相互连贯。本论文试图通过将约瑟夫·海勒的作品置于一定文本环境下,聚焦于其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来为约瑟夫·海勒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序言”概略地说明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美国的后现代状况,这些状况是如何影响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美国文学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主要因素有:第一、新科技对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冷战与麦卡锡主义;第二、文化方面的反文化与语言学转向;第三、哲学方面的存在主义与后现代质疑。后现代状况为后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文学实验提供了丰富的机会。约瑟夫·海勒是第一个发出美国后现代主义呼声的重要作家。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使黑色幽默广为人知,也使美国文学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代。
“第一章约瑟夫·海勒的生活与艺术观-他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成长”描述约瑟夫·海勒的童年生活,他的敏感个性和悲观态度,还有他对艺术的看法。约瑟夫·海勒的思想与艺术可以追溯到:第一,他的犹太家庭背景和童年时期(妈妈是有点犬儒主义特征的现实主义者,兄弟姐妹都溺爱他,爸爸的死,大萧条时期的童年生活);第二,同样有助于他成为一位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他的敏感个性和悲观态度,占据海勒的生活中心的对死亡与疾病的恐惧。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见解:他重视形式,偏好作为一种创造性行为的语言游戏,运用幽默手段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质疑或嘲弄,悲剧与喜剧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融合造就了海勒的荒诞艺术风格。
“第二章海勒小说中所解构的美国后现代社会的荒诞性”涉及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对美国军队官僚制度的解构,涉及海勒在《出事了》中对团体机构、行政管理和家庭秩序的解构。海勒的解构表明了美国社会荒诞的盛行,二战时美国空军部队中的权力之争、骚乱和暴力即是例证。公司机构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个社会中阶级和等级比个人能力重要,外表也比内在重要。这种对存在的焦虑通过斯洛克姆对失去言说能力的病态恐惧和死亡的困扰生动地体现出来。以秩序面目出现的混乱甚至主宰着家庭成员的人际交流,正如《出事了》中的两败俱伤的家庭斗争所体现的那样。在一个混乱、无序被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了的社会中,后现代社会的荒诞不仅充满行政官僚体制中,而且渗透到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单位中。
“第三章海勒小说中建构的后现代主义文本的怪诞性”论述了海勒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世界的怪诞性。海勒小说的怪诞性表现在五个方面,即黑色幽默、对话主义、狂欢化、非原则化、种类混杂。
黑色幽默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将存在主义加以美国化成为无情的无政府主义,黑色幽默便与黑色幽默作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同步了。黑色幽默是通过喜剧的方式对生活加以肯定。它让欢笑者笑中带泪,它是穿着喜剧外衣的悲剧。黑色幽默是人们的反抗策略,表现了人们对后现代生存状况的绝望,《第二十二条军规》是这种状况的艺术复制品。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约瑟连、教士和值得同情的人物的情感主要是都市犹太人的情感。无须赘言,犹太人的情感和幽默是作家意识流回流。犹太幽默贯穿于海勒的黑色幽默之中,海勒的黑色幽默可以视为极其荒诞的犹太幽默。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认为,语言只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交流,它包括具体个人和集体两方面。文本并不局限于作者的陈述,而是加入到社会力量和其它声音的多声部中。在《不开玩笑》中,海勒的陈述与瓦尔格的叙述之间表现出一种滑稽的对抗。《不开玩笑》让读者明白,对话主义不仅能作为后现代复调小说的结构原则,还可能成为改善人际交流和现实生活方式的手段。
狂欢化是巴赫金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按照哈桑对这个术语的进一步运用,狂欢化即“复调”,是语言的离心力量,是事物的“快乐相对论”,是角度与表演,是加入狂乱无序的生活,是无处不在的笑声。狂欢化吞并一切,重建一切,也同化一切。狂欢化在《最后一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从错综复杂晦涩难懂的阿卡卡玛会议到米洛的悄然无声的轰炸机,从混乱的都市生活到公车终点站的名流婚礼。《最后一幕》把狂欢化阐述为一种反制度,一种代表后现代主义本身的另类生活。
非原则化是指对所有的法规和权威惯例的颠覆和消解。在《天知道》中,海勒通过揭示圣经中的矛盾来尽情表现非原则化(扫罗的反复无常,大卫对约伯的招待,大卫对所罗门的忠告,还有大卫作为一个叙述者的可信度)。他让英明的所罗门王变成愚蠢的施罗德,从而揭开了神学知识的神秘面纱(约瑟夫·海勒两个版本的故事,参孙三个版本的故事,圣经中大卫不同版本的故事)。他通过圣经编纂的历史记录的重新解释,对历史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海勒的《天知道》驱散了西方文化最神圣著作的神圣辉光。
种类混杂或体裁的变异复制,包括戏仿、滑稽模仿、大杂烩。种类混杂是未解决的体裁冲突所表现的文学怪诞形式。种类混杂使后现代主义作家丰富了原型的意旨和外延,增强了原文本的活力和新文本的含义。种类混杂在《像高尔德一样好》中表现为严肃和通俗题材的会合、小说和传记及新闻报道的并置。种类混杂在《画画这个》中由历史和虚构的联合构成。
“第四章海勒与其它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比较”对四位黑色幽默流派小说家进行了比较研究。虽然海勒和库尔特·冯内古特、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由于以绝望的幽默嘲讽社会、以喜剧的态度面对人生悲剧而被一并列入了黑色幽默作家的行列,但是他们每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倾向和特殊的黑色幽默。准确地说,海勒的黑色幽默强调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象征的非理性和荒诞性,冯内古特则倾向于愤世疾俗,如他在其作品中所明确断言的。巴思的黑色幽默主要表现在闹剧和戏仿中,闹剧和戏仿是他的用于文学创新的两种主要方法。品钦更注重于美国社会的“熵化”,根据品钦的观察,熵既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结论”指出,海勒作为后现代派小说家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所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贡献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他对后现代社会的批判性分析和对存在的荒诞性所持的喜剧观;第二,他怪诞的艺术形式;第三,他对语言及其神奇力量的痴迷;第四,他作为第一位开拓性的后现代派作家的广泛影响和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