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方性债务加剧,PPP模式作为缓解地方债务危机工具得到大力推广。其中,国有企业依靠“公公合作”优势,促成了大批PPP项目落地。但随着“公公合作”的PPP模式日趋泛化,地方公共部门隐性支出责任累积,在暂时缓解政府债务危机的同时又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规范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优化供给结构成为当务之急,这也造成了国有企业陷入PPP局势困境。论文以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模型分析、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厘清国有企业参与PPP困境逻辑,对陷入严重困境的因素与治理机制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总结我国PPP模式发展现状,对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的固有思维提出质疑,阐明进行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困境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梳理PPP模式发展路径与现状,对参与PPP项目的国有企业范围及特点进行了系统归纳。为促进第三代PPP项目落地,我国引入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优化资源配置,进行了适应现状的调整。国有企业突出的融资优势、广泛的资源获取渠道与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得到了充分利用。在社会资本中,国有企业占大比重是遵循国情与市场现状的。第三,基于政治经济学角度,针对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中的障碍进行逻辑分析。从融资环境与机制效率两方面分析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瓶颈障碍,主要包括出资压力、绩效考核、政府信誉、联合体关系。其中,出资压力可从政策性刚性资本金认定、股债参与式博弈与融资过程中资金周转障碍三方面来判定;政府信誉困境可从政治压力、履约机制不完善与公众不满三层“自上而下”的反馈机制三方面来判定;绩效考核困境判定可从考核力度过苛、运营收益较少、偿还能力弱势三方面来判定,考核力度与运营收益存在函数关系,而偿还能力体现在项目本身的实现价值;联合体关系困境可从决策机制漏洞、谈判能力不足与实际经验欠缺影响融资环境三方面判定,联合体之间互相推诿、扯皮会降低联合体的工作效率。第四,从不同领域筛选15个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案例,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深入探究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的困境因素组合,通过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的成功落地与被迫中止的PPP项目案例研究,区分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各瓶颈障碍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其主要成因。最后,综合考虑简化困境路径,从政府、作为社会资本方的国有企业、疫情背景下服务公众三方角度对困境逻辑提出相应建议,即建立政府信用履约机制、健全国有企业参与机制、新基建服务公众应对新冠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