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审判公正的实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h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正价值在法律价值体系中处于元价值,而刑事诉讼中实现对公正价值的追求最终要通过审判程序才能得以体现,只有审判才是诉讼程序整体的目标和到达点,也只有在审判程序中才能集中体现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对审判模式的变革,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会导致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深入探讨刑事审判公正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重新构建我国的刑事审判制度对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公正的诉讼程序是刑事审判公正实现的必要的制度性保障和前提,公正的审判结果是审判的目标。刑事审判公正应该是程序制度符合公正要求,结果是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统一,而这恰恰是符合民众的共识的评判标准。笔者以刑事审判公正的实现应以民众公正这一标准衡量为文章的核心观点,从这一观点出发认为,审判程序的设计应该符合民众的共识,审判结果应该为民众所接受,最终的关键是让民众参与到刑事审判中来。通过比较分析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审判和大陆法系的参审制这两种方式,验证引入民众参与这一民主的机制来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的可行性。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刑事审判民众的参与没有能发挥作用。因此我国刑事审判要实现公正,只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众公正,走向陪审团审判方式主导的审判制度。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有四个部分,约3万字,主要内容如下: 一、刑事审判公正的理论基础。审判公正是指在审判活动中按照公开、公平、中立的原则,制定和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实现对诉讼主体与诉讼参与人权利与义务的正确平等的合理分配,使审判结果达到正义(公正)的结果。民众在评判审判是否公正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审判公正应以达到民众共识为标准,符合民众共识的刑事审判才是真正实现了公正目标。以公正为目标和根本价值的刑事审判惟有符合民众的共识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审判公正。民众共识对审判公正的认识是将审判过程价值和审判结果价值结合起来评判审判公正,实现审判过程的公正和审判结果的公正的统一。“民众共识”公正在刑事审判中的体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刑事审判制度设计符合民众共识,二是审判结果为民众所接受。民众的参与是刑事审判体现民众共识标准的关键,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它要求司法工作者在司法过程中必须严格地遵守现有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性使具有成文法传统的中国在
为了提高益生菌发酵乳的活菌数及发酵过程中的产酸能力,本研究以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试验菌种,通过单菌种发酵和复合菌种发酵试验
平等性是现代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但我国由于制度原因、特殊的国情以及传统的观念,对城市公民和农村公民的选举权作了差异规定。虽然选举法历经修改,这一差异逐步缩小,但根据现行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隐私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正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虽然我国现有的《宪法》、《民法通则》、《
信访是社会成员与国家机关之间的一种社会政治交往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增多的大规模群体信访和矛盾激烈的个体信访,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信访成了社会改革过程中诸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活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传授给个人生产知识与生存技巧,成为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基础上,教育又通过提高人的素质进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高校学生的权利意识逐渐提高,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问题也随着司法程序的介入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这些纠纷很大一部分是
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弱势群体问题在我国日益凸显,大量关涉弱势群体的恶性流血事件与群体性事件通过媒体频频纳入公众视野,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私权利救济失范是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促使更多的人们关注教育问题。在人们不断深入理解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掌握在广大教师的手中。对于21
本文作者认为:生育权是公民最基本的私权利,属于人格权,其最核心的要素是自由。生育权的主体是自然人,生育权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生育行为能力的享有始于生育能力的成熟,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