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是DNA碱基切除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修复酶,PARP1抑制已成为一项在提高药物选择性、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皆具有显著优势的肿瘤治疗策略。PARP1抑制剂与PARP1蛋白的尼克酰胺结合位点相互作用,结合模式为:芳香性母核与Tyr907、 Tyr896产生π-π共轭作用,母核的甲酰胺基团与Gly863、 Ser904形成三个重要的氢键。此外,甲酰胺与母核上另外的杂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或者直接成环从而限制其自由旋转。本论文以已进入临床试验的呔嗪酮类衍生物AZD2281和吲哚类衍生物AG014699为先导化合物,综合考虑两个化合物与PARP1蛋白的结合模式,应用药物设计基本原理,通过电子等排策略构建新颖的吡啶并嘧啶酮类、尿嘧啶类母核及7-氮杂吲哚类,并采用连接水溶性胺的芳香基团作取代基,分别设计合成了15个吡啶并嘧啶类化合物(1-20-1-34),8个尿嘧啶类化合物(1-47~1-54)和1个7-氮杂吲哚类化合物(1-61)。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甲酰胺基团连接在电子云密度大的吡咯环上有利于活性,连接在缺电子的吡啶环或成尿嘧啶环时活性大幅度下降甚至消失,7-氮杂吲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PARP1抑制活性,1μM浓度下抑制率为48.95%;而其它两类化合物的PARP1抑制活性均较低。同时,基于呔嗪酮类化合物AZD2281具有良好的PARP1抑制活性和化学增敏性(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文设计合成17个呔嗪酮类衍生物(2-8~2-18,2-25~2-30)以增加该类化合物的多样性,考察呔嗪酮4位取代基对活性的影响。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4位取代基由取代亚甲基替换为甲酰胺基后,活性大幅度下降,证明除文献阐述的尼克酰胺结合位点外,临床候选药物AZD2281与PARP1蛋白有其他关键结合位点,尚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