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作为人类精神的化石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建筑提出的新问题,本文以建筑及其空间中曲形现象为切入点,以当前建筑所面临的“错位”为研究对象,试图在中西方建筑曲形现象的流变中,追寻到其背后相关的文化现象,以一种历史观剥离其意义,再把这种意义转换到当代的大背景下,重新定义其在当下提倡多元化和生态化建筑中的非线性。从建筑性的态度审视“人与自然”,“本土与全球”、“保护与发展”等当代课题,尝试为新世纪建筑如何发掘自然的多样性来颠覆全球都市趋同化提供更多新的选择,这便是本文的研究框架。 回顾中西方建筑中“曲”的意象,可以找寻到其与人类对自然的情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国崇尚自然的道家发端的“贵柔”思想而致“尚曲”,到西方启蒙主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研究善、美。由此可领略到人是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的,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综合体。曲与直如同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是唇齿相依的,不可割裂,如同文化与自然的平衡一样。任何偏废于一端都会带来问题。同时,曲在时间的嬗变中也渐渐作为一种生生不息的象征、一种人性的符号、带有感性的表情。 本文无意在传统与自然的既定模式中塑造一个物质的“壳”,而更关注当下建筑复杂的矛盾所形成的“缝”——现代与古典主义之间存在的广泛的边缘中找到新的生命体验形式。自然被重新解读和释放,曲亦在“造型就是功能”的阐释中高扬人类的生存智慧与生态维护。 “尚曲”并不意味着对现有方盒子现实价值的颠覆,而是对其消极方面构成一种互补,互动的调节机制,从而促进人类的动态平衡发展,“尚曲”不是消解,而是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