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伟大的历史性工程。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教育。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级农业专门人才的主要任务,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历史使命。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问题,其结果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的解析及其与高等农业院校内在功能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要在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剖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人才类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对高等农业院校的要求,也是高等农业院校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更是高等农业院校出于自身定位和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其次,本文总结归纳了国外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经验,主要包括办学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学科结构合理、综合性增强,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个性特色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等方面,这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也从目标定位、专业设置改造、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制、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剖析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安徽农业大学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为典型案例,从目标定位、办学特色、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改革以及“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提出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的具体改革措施,主要包括:转变观念、加强落实;准确定位、明确目标;深化改革、综合归整;调整结构、促进转变、优化设置;强大队伍、促进发展;加大力度,推进教改;提升素质、全面发展;努力创新、跨越发展。综上所述,在当前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时刻,高等农业院校应积极投身时代大潮,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思想;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好地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