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四种典型荒漠植物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花棒(Scoparium)、泡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种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壳聚糖、保水剂、赤霉素、萘乙酸、吲哚乙酸、多菌灵杀菌剂、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杀虫剂等包衣剂处理,研究了其种子在包衣剂各种成分单独处理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速率和发芽指数,筛选出种衣剂成分单独处理时的最佳处理浓度,从而确定种子包衣的成分及用量,并对种子进行了包衣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柠条、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进行了处理,研究发现,壳聚糖浓度、物种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指数(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速率、种芽指数)均有极显著影响。柠条、花棒和红砂种子萌发指数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最适壳聚糖浓度为0.1%,泡果白刺种子萌发指数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适壳聚糖浓度为0.2%。(2)不同用量的保水剂对柠条、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进行了处理,研究发现,物种对种子萌发指数均有极显著的影响,保水剂用量对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显著,对平均发芽速率和发芽指数有极显著的影响,而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指数影响不显著。柠条种子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其萌发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1%时,种子萌发指数达最大值;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4%时,种子萌发指数达最大值。(3)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柠条、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进行了处理,研究发现,物种和物种与赤霉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指数影响均极显著,赤霉素浓度对种子萌发指数影响均显著。柠条、红砂和泡果白刺种子的萌发指数随赤霉素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促进柠条和红砂种子萌发的最佳赤霉素浓度是200mg/L,促进泡果白刺种子萌发的最佳赤霉素浓度是400mg/L,花棒种子的萌发指数随赤霉素浓度的增大呈增大的趋势,花棒种子的最适赤霉素浓度为800mg/L。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柠条、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进行了处理,研究发现,萘乙酸浓度、物种和物种与萘乙酸浓度的交互作用均对种子萌发指数具有极显著影响。柠条、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的种子萌发指数均随萘乙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均小于空白处理,因此萘乙酸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对柠条、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进行了处理,研究发现,吲哚乙酸浓度、物种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指标影响均极显著。柠条和泡果白刺种子萌发指数随吲哚乙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最适吲哚乙酸浓度为50mg/L。(4)不同浓度的多菌灵对柠条、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进行了处理,研究发现,多菌灵浓度、物种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指标影响均极显著。柠条、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的萌发指数均随多菌灵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多菌灵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阿维菌素对柠条、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进行了处理,研究发现,物种对种子萌发指标影响均极显著,阿维菌素浓度对种子萌发指数影响并不显著。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萌发指标随阿维菌素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泡果白刺和红砂的最适阿维菌素浓度为稀释5000倍。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处理柠条、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研究发现,氯氰菊酯浓度对种子萌发指数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一定浓度的氯氰菊酯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