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此研究以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为载体,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为技术手段,以低频振幅算法分析电针对创伤后应激患者局部脑功能的影响,研究电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可能机制,为电针治疗PTSD的临床运用提供更为充分的科学依据。方法:1.以10例PTSD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用低频振幅分析方法对磁共振图像进行比较,观察PTS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差异。2.以10例PTSD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PTSD患者组进行36次电针治疗,在电针治疗前后行PTSD临床监测量表(the clinical 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用低频振幅分析方法对电针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受试者的磁共振图像进行比较,观察PTSD患者电针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健康志愿者相比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差异。结果:1.PTSD患者治疗前后CAPS、SAS、SDS评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SD患者左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中回、左侧角回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升高;右侧小脑、右侧梭状回、右侧楔叶ALFF值降低(p<0.001,体素大于20)。3.与电针治疗前相比,PTSD患者电针治疗后左侧枕上回、右侧枕中回ALFF值升高;左侧小脑、左侧梭状回、右侧颞中回、左侧楔前叶、左侧额中回ALFF值降低(p<0.001,体素大于20);4.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TSD患者电针治疗后左侧前扣带回、右侧角回、左侧顶叶ALFF值升高;左侧小脑、左侧枕中回ALFF值降低(p<0.001,体素大于20)。结论:1.电针治疗PTSD临床症状改善有积极意义,但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2.PTSD患者存在多个脑区低频振幅的异常,主要集中在边缘系统、顶叶、颞叶、小脑、枕叶等脑区,其中大部分与脑默认网络相关脑区重合,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脑区的异常活动在PTSD病理机制的作用。3.电针治疗后PTSD患者出现多个脑区的低频振幅异常,主要集中在边缘系统、顶叶、颞叶、小脑、枕叶等脑区,与PTSD患者异常脑区一致。4.电针可能参与了PTSD患者脑默认网络、小脑及枕叶的修复,从而达到改盖PTSD相关症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