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社会化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实践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征。适应是指个人达到和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过程和结果;适应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自觉改变自身或环境,以达到与环境保持协调的能力。师范毕业生是教师队伍的主要新生力量,他们能不能尽快适应教师职业,完成从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信念、职业持久性、专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毕业生在入职初期的适应性水平的高低,还会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自编“教师适应性问卷”和访谈提纲,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职业认知、职业能力、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四个维度;访谈提纲主要涉及对待教师职业和学生的态度,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备,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处世态度和方法,以及适应性问题等内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湘西自治州6个县市的35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共收回有效问卷622份,其中教龄在1-3年的师范毕业生191份,非师范毕业生28份,教龄在3年以上的老教师403份,并用EXCEL和SPSS17.0对全部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共访谈了10名师范毕业生、7名老教师和9名中小学领导,并对访谈记录进行了整理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1.被调查的师范毕业生总体适应性良好,但还存在着职业信念不稳定,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教育教学经验欠缺,缺少社会阅历,为人处世态度稚嫩,工作压力大等适应性问题;与教龄在3年以上的老教师相比,他们的适应性水平明显要低,表现为:在总体适应性、职业能力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上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2.被调查的师范毕业生的适应性水平在民族、民族语言、生源地、毕业学校性质和任教学校所在地等因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学历、任教学校类型、任教学科等因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为:在职业认知适应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在人际关系适应上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师范生的得分高于大专生;在小学任教的师范生比在中学任教的师范生适应性好,并在总体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认知和人际关系适应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职业能力适应上教其他学科的师范生得分高于教语文和教英语的师范生,在人际关系适应上教数学和教其他学科的得分要高于教语文的。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了职业认同感、从教意愿、技能准备、学历、知识结构和教龄等个人因素,以及师范院校的教育和任教中小学校的管理等环境因素对师范生向教师转变过程的影响。为了缩短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适应期,提高师范毕业生的适应性水平,师范院校要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培养师范生教研能力,大力推行“顶岗实习”;中小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完善“结对帮教”机制,构建和谐的教师合作文化;师范生自身要坚定教师职业信念,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避免消极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