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湿疹的证素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湿疹证候的规范化和其临床常规用药提供规范指导和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从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筛选出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相关的文献类资料,从中提取其证型、证素与临床用药。总结湿疹证素及用药种类,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证素分布、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频次、频率、聚类、关联分析,从而探寻其规律。结果: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湿疹的证素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湿疹证候的规范化和其临床常规用药提供规范指导和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从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筛选出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相关的文献类资料,从中提取其证型、证素与临床用药。总结湿疹证素及用药种类,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证素分布、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频次、频率、聚类、关联分析,从而探寻其规律。结果:1.共查阅文献831篇,经筛选所纳入的66篇文献中含有病例5124例,其中证型记录122条,共有证型82种,分解证型后,获取证素24个,其中病性证素15类,总出现次数11231次,病位证素9种,累计出现2795次。病性证素包括湿(70.1%)、热(44.4%)、风(24.4%)、气虚(19.5%)、燥(17.4%)、血虚(13.4%)、阴虚(9.3%)、血瘀(6.7%)、气滞(5.1%)、毒(3.5%)、血热(3.0%)、阳虚(0.08%)、火(0.07%)、痰(0.06%)、津亏(0.03%)。9个病位证素中出现频率最高为脾,其余依次为肌肤(7.9%)、表(6.1%)、肝(5.9%)、肺(2.8%)、经络(1.8%)、胆(1.4%)、心(1.2%)、肾(1.2%)。2.通过聚类分析,湿疹证素分类为6类时,较为符合临床。分类1证素:脾、肺、心、湿、热、气虚。分类2证素:肌肤、表。分类3证素:经络、血虚、风、燥、阴虚。分类4证素:肝、胆、血瘀、气滞、火。分类5证素:肾、毒、阳虚、痰、津亏。分类6证素:血热。3.统计湿疹单味药191味,用药频次共计1469次,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类药物为临床常用药,其中使用频次位于前十一位的分别是:白鲜皮57次,生地55次,当归55次,茯苓48次,甘草45次,苦参45次,丹皮44次,防风37次,泽泻35次,赤芍35次,苍术34次。4.通过药物的关联分析,得出湿疹的常用药对为:当归-生地、苦参-白鲜皮。结论:本文以文献为基础,总结湿疹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其用药规律如下:1.通过文献研究总结湿疹的主要病性证素为湿、热、风、气虚、燥、血虚;病位证素则以脾、肌肤、表、肝为主,综合分析,以讨论湿疹详细致病因素。2.总结其主要治疗应用药类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3.归纳出中医药治疗湿疹常用的单味药:白鲜皮,生地,当归,茯苓,甘草,苦参,牡丹皮,防风,泽泻,赤芍,苍术。其高频使用药对:当归-生地、苦参-白鲜皮。4.证素可以具体体现疾病致病因素,证素分布规律于临床治疗用药有客观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检索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文献(1995年-2020年),运用相对应的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医家治疗儿童缓解期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中国医药在治疗缓解期哮喘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研究方法:1.选取1995年-2020年期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治疗儿童缓解期哮喘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与排除,建立有效的数据库。2.整理出文献中的有效方剂及药物组成。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8月期间,于辽宁中医康复中心脑康一科住院治疗的中风后构音障碍患者60例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采取内科基础治疗和言语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针刺取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顶颞前斜线下2/5段、颞前线等穴位(线)为主穴
目的:观察熄风健脾化痰法、针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60例肝风夹痰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将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独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熄风健脾化痰方及针灸治疗。通过观察各组患者就诊时、治疗3周、治疗3个月的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俞募穴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针刺法对比,探究二者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资料与方法:本试验患者均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二科住院部,时间区间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共纳入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主穴为天枢、上巨虚、支沟、大肠俞和足三里,配穴辨证取穴。试验组予眼针联合俞募穴法,其中眼针取肺穴
目的:通过治疗前后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相关基础西药减量情况及AChR-Ab滴度变化,探讨复方黄杞汤对脾肾亏虚型MGFAⅠ型~Ⅲ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3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MG46例。男19例,女27例,比例为1:1.42,发病年龄最小18岁,最大82岁,病程1个月~26年。分两个治疗组,A组:醋酸泼尼松联合溴吡斯的明;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组方规律,为治疗慢性咳嗽临床合理有效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搜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及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存的专著,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医案中患者的个人信息、四诊情况、治法方药录入系统中,以构建“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咳嗽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频次统计方法得出
目的:通过对近3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探究,总结中医药治疗PPPD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PPPD提供更好的文献数据支持。资料与方法:用计算机检索近30年(1991年4月-2021年4月)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关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董波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所使用的中药药物,挖掘董波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探析董波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规律。材料与方法:收集的病例来自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心内一科,由董波教授开出的第一个药方的901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将其性别、年龄、中医证型、服用中药药物等信息录入Excel表中,统计分析其性别、年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运
目的:本文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提供新方法。资料与方法:选取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K2科住院处及门诊部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体针结合内科治疗,体针取穴为患侧阳白,球后;双侧合谷、足三里、太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眼针取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导师白光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遣方用药规律及核心经验方,以便于学术传承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并发掘创新性处方,期以为今后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及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光教授门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且首诊有效的患者病例,共纳入139份。将采集到的患者病例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