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对比脑卒中患者、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正常人颈动脉血流剪切力,分析血流剪切力与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同时分析血流剪切力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5人,同时选取心内科及内分泌科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未发生脑卒中的患者135人为对照Ⅰ组,正常135人为对照Ⅱ组,应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颈总动脉内径(I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血流速度(MV)及内中膜厚度(IMT),测量血液粘稠度(μ)。根据Poiseuille定律的导出公式τp=4μVp/ID计算最大血流剪切力(τ p)及平均血流剪切力(τ m)。同时记录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分布情况。常规测量血糖、血脂、血压及C反应蛋白(CRP)。
结果:
1、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
CRP:卒中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压、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液粘稠度(μ):卒中组与对照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卒中组及对照Ⅰ组均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及吸烟情况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斑块分布情况:
卒中组以软斑居多,对照Ⅰ组以扁平斑及硬斑居多,卒中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Ⅰ组。两组斑块均主要分布在颈总动脉分叉处。
IMT:卒中组及对照Ⅰ组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卒中组及对照Ⅰ组IMT均厚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血流动力学指标:
3.1对正常组分别采用取样容积为1mm与3mm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平均流速(MV),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卒中组与对照Ⅰ组对比:卒中组最大血流剪切力、平均血流剪切力、PSV、MV均高于对照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卒中组内径与对照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3卒中组与对照Ⅱ组对比:卒中组最大血流剪切力、平均血流剪切力、PSV、MV与对照Ⅱ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卒中组内径大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对比:对照Ⅰ组最大血流剪切力、平均血流剪切力、PSV、MV均低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Ⅰ组内径大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血流剪切力与血流速度呈正相关,与血管内径呈负相关。
4、135例卒中组患者双侧颈动脉血流剪切力存在差异,卒中侧最大血流剪切力及平均血流剪切力均高于未发生卒中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卒中侧PSV、MV均高于未发生卒中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卒中侧与未发生卒中侧IMT、I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78例非对称性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双侧颈动脉血流剪切力存在差异,斑块侧最大血流剪切力及平均血流剪切力均低于无斑块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侧IMT、ID均大于无斑块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侧PSV、MV低于无斑块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流剪切力减低,减低的血流剪切力与血流速度呈正相关,与血管内径呈负相关;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升高,且发生卒中侧血流剪切力高于未发生卒中侧,升高的血流剪切力与斑块破裂有关,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卒中组升高的血流剪切力与血流速度呈正相关,而血管内径与未发生卒中患者无明显差异。高血压等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通过改变颈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来改变颈动脉血流剪切力,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血流剪切力的改变与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可以为临床治疗及预防脑卒中提供重要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望成为评价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