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伊甸园——从读者反应批评的视角研究《瓦尔登湖》译本与原著的差异及其解决办法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482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许多译者对梭罗的《瓦尔登湖》产生了兴趣,由此产生了将近二十种不同版本的翻译。许多读者对《瓦尔登湖》的中译本并不满意,有的读者甚至建议不要读翻译而要读原文。很显然,此书的中译本和原著存在着出入,影响了读者阅读梭罗。 翻译的文学作品是文学伊甸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译作中文学性的缺失常常遭到人们的指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尽力的,但质量却得不到读者的认可。一方面,我们不能否认要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保存文学性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许多译者对自己作为翻译的身份和目的没有明确的认识,也缺乏翻译的指导原则,这直接影响了文学翻译的质量。 进行文学翻译,译者需要对文学和翻译的本质有自己的了解。这种了解未必要得到他人的认同,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 了解阅读的过程也会对翻译有所帮助。读者反应理论提高了读者的地位,让我们对文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读者反应批评家相互之间也存在差异,不过我们可以借助这一流派中的一些主要概念来了解读者是如何阅读的,译者又是如何参与到其中的。 等效翻译理论最早是尤金·A.奈达提出的,该理论的原则行之有效,对提高翻译质量大有裨益。等效翻译理论也十分重视读者的反应。这一理论要求译者以等效为原则,充分考虑读者反应,帮助读者实现与作者的交流。 本文探索了如何运用等效翻译理论解决翻译过程中的差异,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译者都应努力做到准确理解、自然表达,争取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让文学翻译作品真正地进入文学殿堂。
其他文献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所制约,因此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互通和交流。
赛珍珠是20世纪中美文坛上颇有争议的女性作家。她一生创作了许多反映中国,特别是以中国农村为题材的小说作品。在中国,对赛珍珠《大地》的文学评论多关注作品中反映的文化和合
学位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也是蔬菜出口大国。我国蔬菜出口逐年上升,对保持贸易顺差,拉动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