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否定的基本意义是否认,是人们在认知、交际过程中否认事物、性质等概念存在和命题真实性的重要方式。“否定”研究是探究语言理解及表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们常使用句子-核证、探测-再认和词汇判断三种研究范式,并得出四个主要的解释理论:语言理解的命题理论、话语表征理论、两水平表征解释和理解的经验-模拟理论。根据理解的经验-模拟理论,B.Kaup等通过一系列的研究验证了她所提出的两步模拟假设:否定的加工涉及两个心理模拟:一个是事件被否定状态的模拟,一个是事件实际状态的模拟。读者在理解否定句时先关注事件的被否定状态,然后焦点转移,实现对事件实际状态的模拟。
本研究以可预测对立意义的否定句和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图片-命名任务探讨汉语中否定句的动态表征过程。实验1和实验2分别考察“不是”和“没有”否定句的意义表征过程及其异同。结果发现在250ms延迟条件下,被试阅读“不是”否定句时出现事件被否定状态的优势效应;在750ms延迟条件下得到事件实际状态的匹配效应;然而,被试阅读“没有”否定句时,只有在750ms延迟条件下出现事件实际状态的匹配效应。实验3研究表反问意义的是非型问句的表征特点,结果发现在750ms延迟条件下得到被试期望状态的匹配效应。
根据上述三个实验的结果,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在汉语条件下,读者对“不是”否定句式的加工过程支持B.Kaup的两步模拟假设。
(2)读者对于“没有”否定句式的表征过程并没有遵循两步模拟假设,而是一步模拟,表征事件的实际状态。
(3)读者对表反问意义的“是非型问句”的表征过程与肯定句的相同,但理解者对“是非性问句”的加工要慢于对肯定句的加工、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