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当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战略部署,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倡导生态文明,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带领广大农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新农村建设的依据不仅要考虑经济和社会这两个方面所带来的效益,更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去分析它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也给农村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目标是不相符的,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成为了人们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对农村生态伦理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获取经济利益,这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如何从当前农村所面临的生态伦理危机中解救出来,建构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生态伦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追求经济上的发展向生态、健康、和谐的方向上的转变,建构农民健康和谐的美好农村环境,已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伦理观是十分必要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伦理建设就更具有现实意义。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长期以来农村环保问题一片空白。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搞好农村生态的关键又在于生态伦理建设。本文论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伦理的重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本有之意;是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可持续发展题中之义。进而从新农村建设中所出现的环境问题着手,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既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又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等,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庞大的农村人口数量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淡薄,机构、体系及设施不完善以及相关生态保护制度的不健全。进一步提出在新农村加强生态伦理建设的措施。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加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完善农村生态伦理的机构、体系及设施;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相关法律制度,以达到加强农村生态伦理,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告诫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留下绿色的希望,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