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以来,我国步入教育信息化2.0(融合和创新)阶段,作为地理教师教学必备能力之一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研究备受关注,其中现状研究为研究重点。当前大多数研究缺乏理论框架和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单一,多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以TPACK理论框架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理论模型,着重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教师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从实证角度分析当前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并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提出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文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理论模型的构建和问卷、量表的开发。首先,本文从国内、国外两个视角梳理两大主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TPACK)文献,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其次,厘清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依据《能力标准》和TPACK,结合美国学者大卫·麦克利兰的胜任力模型,构建相关理论模型——冰山模型。随后,依据冰山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搜集27位专家意见,结果用来修改冰山模型。最终,确定冰山模型分为可见和不可见两部分,不可见部分分为3大维度、7小维度。结合模型编制《课堂观察量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访谈提纲》。二是,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实证研究。研究方法采取3种方法结合的形式,其中,问卷调查法以39份问卷为试测数据,经过信效度分析,修改之后进行大规模的发放,问卷数量为232份。课堂观察法以16节部级优课为观察对象,以SAMR模型为评级标准开展观察,了解教师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访谈法以4位教师为访谈对象,探寻深层原因。通过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以下四点:(1)目前大部分地理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上的应用呈现积极性态度;(2)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处于较好水平,其中,中学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TPCK)”水平高于“能力”水平;(3)教师的TPCK与各个能力维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影响因素是部分人口学背景,如教龄、性别等;(4)落实到课堂观察,发现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技术多为文本、图片等传统技术形式,软件、VR等新兴技术形式使用频率较少,且应用能力处于提高层级(较低层级)。究其原因,提炼为教师培训效率低、教师学习动机不高、政策制度“口号化”、能力维度不均衡。改进建议则从教师培训效率、教师学习动机、政策制度落实、能力维度发展四个角度切入,提出以下四点。第一,鼎新设计,提高教师培训有效性。第二,创新理念,激发地理教师能动性。第三,革新路径,落实政策制度指导性。第四,谋新发展,聚焦应用能力多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