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是我国继肿瘤之后的第二号疾病,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因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除了已达成共识的溶栓治疗以改善缺血区血液循环外,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的药物,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却没有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动物实验的成功和临床应用失败的窘境鼓励我们寻找已经被批准药品的新用法。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是对低氧反应极其敏感的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脑组织缺血缺氧过程中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对缺血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表明,低氧诱导下,HIF与低氧反应原件(hypoxic response element, HRE)结合,引发下游靶基因VEGF、EPO的转录,从而调控无氧代谢、血管增生,提高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减轻脑组织损伤。苯扎贝特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 PPARα)激动剂,之前作为降脂药长期应用于临床。目前动物实验表明苯扎贝特对全身各个器官(如肝、肾、肠等)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并且具体机制不清。本实验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苯扎贝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线栓法参照Zea Longa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 group)、模型组(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苯扎贝特干预组(bezafibrate treatment group),各组30只,每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h、12h、24h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假手术组:仅暴露和分离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不予血管内阻塞;苯扎贝特干预组:MCAO/R模型鼠,于缺血发生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苯扎贝特(6mg/kg);模型组:MCAO/R模型鼠,缺血发生前30min腹腔注射与苯扎贝特干预组相同体积的二甲基亚砜(DMSO)。所有动物均于模型制备成功后6h、12h、24h处死。通过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评价,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缺血区域及周围细胞形态特征及用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来判断MCAO/R模型制作是否成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对侧肢体瘫痪,TTC染色梗死区呈白色,HE染色出现缺血性病理改变,证实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2.神经功能评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和苯扎贝特干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功能缺损,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三个时间点,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10±0.99、2.30±0.95、2.10±0.99,并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有所恢复;苯扎贝特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40±0.84、1.60±0.97、1.40士0.70,模型组和苯扎贝特干预组相比较,表明苯扎贝特能够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P<0.05)。3. HIF-1α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假手术组因为没有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没有表达HIF-1α,模型组在缺血再灌注后6h、12h、24h 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加,并且在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苯扎贝特干预后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6h、12h、24h HIF-1α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4. VEGF免疫组化染色VEGF在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微弱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在HIF-1α的作用下表达量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主要在梗死侧缺血周边区表达,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呈棕黄色。苯扎贝特干预后VEGF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苯扎贝特可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HIF-1α、VEGF表达,改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为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