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尼特坳陷位于二连盆地东北部,构造特征及演化历史复杂,坳陷内部研究程度不一,三史方面研究成果较为匮乏。本文在研究区构造演化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开展乌尼特坳陷早白垩世盆地构造组合及次级凹陷分类研究,并筛选典型凹陷,运用镜质体反射率、泥岩声波时差和流体包裹体等数据,恢复关键期剥蚀量及烃源岩层成藏期古地温和最大古地温,结合PetroMod软件三史模拟结果,分析研究区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及其构造控制,进一步探讨研究区构造及三史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旨在补充研究区三史方面的不足,为研究区油气藏勘探、开采提供基础地质数据和理论支撑。乌尼特坳陷位于NE~NNE向展布的二连~贺根山混杂岩带和复式向斜带之上,构造发育受早白垩世北西~南东向拉张和基底性质与方向的共同控制,呈现出与基底构造线平行的不同尺度正断层平行或斜列展布构成的规模不等的堑垒式组合;受基底类型及其展布方向与拉张方向的差异的控制,坳陷内的九个次级凹陷可划分为5类:单断深断槽式、单断浅断槽式、单断浅断超式、双断深地堑式、双断浅地堑式。研究区典型凹陷腾格尔组和赛罕塔拉组沉积末期剥蚀量展布规律受构造活动控制明显。单断浅断槽式、单断深断槽式和单断浅断超式凹陷腾格尔组顶部剥蚀量具有由陡坡带向缓坡带递减的趋势,且次级构造带的剥蚀量有所差异,赛罕塔拉组顶部剥蚀量展布规律相似。不同方向与规模断层在构造反转期的差异活动决定了区内不同构造部位剥蚀量的大小:NE向为主要控制断层,NW向为辅助调节断层,一级和二级断层分别控制整个凹陷和各个区带的剥蚀量展布,三级断层起到局部的调节效果。双断浅地堑式和双断深地堑式凹陷剥蚀量具有中间地堑区带向两侧逐渐减小的趋势,次级断层起局部控制和调节作用。研究区早白垩世可分为4个埋藏阶段:阿尔善组至腾格尔组末期,地层下降接受沉积;腾格尔组末期,地层抬升接受剥蚀;赛罕塔拉组时期接受沉积;赛罕塔拉组末期,地层抬升接受剥蚀。沉积速率的平面展布规律同地层沉积厚度基本一致,沉积中心沉积速率最大。单断浅断槽式、单断深断槽式和单断浅断超式凹陷沉积中心靠近边界主控断层一侧,沉积速率整体具有陡坡带向缓坡带逐渐减小的趋势;双断浅地堑式和双断深地堑式凹陷沉积中心位于地堑所在的区带,沉积速率从中间地堑区带向两侧减小。构造活动可通过控制研究区沉积中心、埋深和剥蚀量的平面展布控制埋藏史,进而控制热演化史和生烃史。下白垩统热史演化阶段同埋藏史一致,经历两期升高和下降,升高与下降幅度分别与沉积厚度和剥蚀量呈正相关,最大古地温为40~120℃。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烃源岩层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展布规律同埋藏史相似,分别具有两个成藏期次。坳陷受断层控制的沉积最大和剥蚀量最大的区域具有烃源岩层生烃时间长,便于油气运移的特点,有利于成藏,与油气藏发育区相吻合,可以为坳陷油气藏的勘探提供重要的启示。论文含插图63幅,表格23个,参考文献1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