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沈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民市温室大棚的观测资料,将新民温室内自动气象站和新民国家气象观测基准站的同期自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运用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试验。通过对不同天气状况下冬季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日照等小气候因子及其与室外温度、湿度、日照等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沈阳冬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相关气象因子建立了冬季室内最低气温预测模型,主要结论如下: 1.温度因子。温度要素是影响温室最低气温预测模型的重要因子。晴天条件下棚内气温变化剧烈,多云天气变化幅度小于晴天,阴天条件下棚内气温基本趋于平稳。在1月份达到最低,且随着云量的不断增加,大棚内外最低气温差值成逐渐减小的趋势。日光大棚内温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存在差异,在垂直方向上,白天温度棚顶处>中间>底部;夜间温度趋向正好相反;水平方向上,棚内南向气温低于北向。总体过程是随着冬季气温不断降低,大棚内外温差不断增大,12月下旬至1月上旬达到最大,之后随逐渐回升,棚内外温差逐渐减小。因此在棚外温度低于-18℃时,需要采取措施预防低温冷害的发生。通过对温室内外气温相关性分析得出:白天太阳辐射强,室内气温迅速升高,而受外界影响较小,即室内外气温的相关性较小;夜间温室内热量平衡主要是依靠以对流、辐射等形式从墙体、地面释放的白天所储存的热能,而温室热能同时也向温室外传输,温室外温度的高低影响着温室向外传输热能的多少,因此温室内外气温的相关性较大。 2.地温因子。土壤具有一定的蓄热功能。5cm、10cm地温昼夜变化幅度相较15cm、20cm地温变化幅度明显。5cm、10cm、15cm、20cm地温变化剧烈程度晴天>多云天气>阴天。1月份地温最低,最低地温平均值约为13.4℃。水平方向上,北部地温>中部地温>南部地温。东西方向上地温为西部温度较低,即靠近温室大棚门的一侧温度较低。 3.湿度因子。晴天时日光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分别低于多云天气和阴天。12月份与1月份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较高,平均相对湿度达85.6%,平均相对湿度随月份呈波动趋势,温室内外湿度呈较好的正相关,密闭时段内相对湿度受外界影响较小,湿度大且稳定,因此不作为预测模型的重要参考因子,通风时段内室内外湿度差值趋于减小,正相关尤为明显。 4.温光照强度。室大棚内晴天时光照强度分别高于多云和阴天天气。整个冬季12月、1月光照强度最低,2月份以后,随着外界光照时间的不断增加,到次年6月达到最高。日光温室内光照强度在南北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大棚棚膜使用时间的增加,棚膜由于老化和覆盖物的摩擦,透光度越来越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棚内作物受光照强度。 5.不同天气条件对温室湿度,地温、光照有较大影响,同时上述因子很大程度影响了温室内温度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对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内作物影响较大的最低气温,运用统计相关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沈阳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与室外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与室外气象因子的相关模型。通过对温室内最低气温实测值和模拟值对比结果得出,从09年10月至1月初模型模拟结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