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鼠急性鼻-鼻窦炎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鼻-鼻窦炎模型的制作方法,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右侧鼻腔塞入适宜大小的Merocel止血棉,滴加0.1ml的肺炎链球菌于止血棉上,对照组大鼠滴加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菌液。模型组大鼠分别于细菌接种后第1、2、3、4周处死,每个时间点处死10只;对照组大鼠于第1周全部处死。迅速取包含鼻腔鼻窦的组织,依次进行固定、脱钙、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鼻腔鼻窦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鼻腔鼻窦黏膜第1周开始出现炎症反应,第2周炎症反应加重,第3周炎症反应减轻,第4周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大鼠鼻腔鼻窦黏膜没有上述病理变化。结论:采用Merocel止血棉作载体,鼻腔接种肺炎链球菌的方法可以成功制作大鼠急性鼻-鼻窦炎的动物模型。第二部分嗅觉功能的检测目的:对大鼠嗅觉功能进行检测,分析各组大鼠嗅觉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建立上述大鼠鼻-鼻窦炎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学---埋藏食物小球法(buried food pullet,BFP)检测各组大鼠的嗅觉功能。记录下每只大鼠找到食物小球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模型组大鼠寻找到食物小球的时间均较对照组为长,其中,造模后第2周时间最长,第4周组相对较短,差别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大鼠嗅觉功能均下降,以造模后第2周下降最明显,第4周最轻。第三部分嗅感觉神经元再生的实验观察目的:观察大鼠急性鼻-鼻窦炎模型中嗅感觉神经元再生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鼻-鼻窦炎对嗅觉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在建立大鼠急性鼻-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的技术观察嗅觉上皮中嗅感觉神经元再生的变化。模型组大鼠40只,分别于造模后第1、2、3、4周处死,每个时间点处死10只;对照组大鼠10只,于第1周全部处死。断头后迅速去除大鼠下颌骨,保留嗅球之前的鼻面部组织,浸入多聚甲醛中,剥离鼻中隔处的嗅区黏膜,依次进行固定、浸糖、浸胶、制作冰冻切片。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标记神经元)和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再生的细胞)双染色的方法观察新生的嗅感觉神经元。结果:对照组大鼠嗅觉上皮中仅见散在的新生嗅感觉神经元,各模型组大鼠嗅觉上皮中新生的嗅感觉神经元数量增加,造模后第3、4周再生现象较第1、2周更为明显。结论:急性鼻-鼻窦炎可以导致嗅感觉神经元再生增加,炎症反应后期的再生现象比初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