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交专用道作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措施被各大城市所采用,但由于全国对公交专用道的规划设置和运营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在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设计规划不合理、组织措施不配套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专用道的实施效果。路侧公交专用车道作为一种常见的专用道形式,在其右转路口采用借道右转型式时,因交通规划组织不合理等问题,出现交织区车流运行紊乱、右转车辆过早占用专用道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路侧公交专用车道右转出口的借道交织长度展开研究,旨在保障公交车优先权的前提下,规范右转车辆的通行,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本文以借道右转出口为研究对象,以交织长度的设置为研究目标。首先,在路侧公交专用车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阐述了借道右转布设型式与布设方法。通过借道交织区交织车辆运行特征的分析,提出交织区车辆运行的关键是右转车辆的换道行为。通过对右转车辆换道行为的界定与分析,揭示了右转车辆的换道行为微观上都表现为对公交车流可插间隙的需求。针对不同右转车流量,对交织区的冲突特征研究发现,右转车流越大冲突越严重。其次,通过路侧公交专用车道下公交车辆运行特征分析,提出右转出口交织区前公交车头时距分布受公交停靠站位置的影响。基于此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类,采集借道交织区上游公交车头数据,利用SPSS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绘制的实测数据概率密度曲线的分析,选用负指数分布、移位负指数分布和爱尔朗分布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和卡方检验,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得出:第Ⅰ类右转出口公交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第Ⅱ类右转出口公交车头时距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最后,在借道交织区右转车辆换道与公交车流冲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建模思路。基于次路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结合交织长度延长后额外通过的车辆数与交织长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交织区上游公交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分别建立了两种右转出口构型下的交织长度计算模型。假定交织长度的限值为3.5米、50米和100米,利用MATLAB工具绘制交织长度与右转车流量和公交车流量之间的关系图,通过计算分析指出,交织长度对第Ⅱ类右转出口的公交车流量敏感性更强。采用理论替代调查手段对模型进行验证,两种类型右转出口的交织长度平均误差与右转车流量平均误差均小于10%,表明本文所建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右转出口交通流畅通情况下的车流运行特征。随后针对右转出口现存交通问题,从交织区优化设计、周边交通组织和公交专用道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