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典型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有效性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l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明我国北方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典型土壤无机磷库特征,并揭示各形态无机磷组分的有效性。为北方地区土壤磷素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实现北方农区减磷增效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春玉米单作、马铃薯和棉花,4种体系下9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改进的土壤无机磷分级法,探究了这9类土壤无机磷库分布特征。并采用Olsen法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结合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探讨,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做进一步验证。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塿土、褐土、潮土、暗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和灰漠土有效磷含量的范围分别为 1.2~62.8、5.6~55.5、7.1~53.1、10.2~69.4、11.6~95.2、8.2~131.6、5.5~77.0、1.8~89.9 和 0.2~71.9mg/k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27.4、15.9、22.1、35.4、41.2、53.9、27.8、12.3 和 12.1 mg/kg。(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区的塿土、褐土与潮土,无机磷总量的范围分别为585.4~1513.8、360.3~919.7 和 432.6~830.5 mg/k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983.4、513.8和577.9 mg/kg。塿土的各形态无机磷组分以Ca10-P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38.8%~82.9%,其余形态相对含量的大小次序为Ca8-P(5.0%~30.7%)>O-P(6.4%~17.5%)>A1-P(1.0%~16.6%)>Fe-P(1.8%~17.2%)>Ca2-P(0.1%~4.8%)。褐土各形态无机磷相对含量的大小次序为Ca10-P(22.2%~48.1%)>Ca8-P(5.3%~42.9%)>O-P(13.8%~23.1%)>Al-P(9.3%~16.5%)>Fe-P(5.1%~23.3%)>Ca2-P(1.1%~9.4%)。潮土为Ca10-P(18.9%~66.4%)>Ca8-P(11.5%~34.7%)>O-P(10.2%~24.4%)>Al-P(4.3%~18.3%)>Fe-P(2.6%~14.3%)>Ca2-P(1.2%~5.1%)。其次,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了 Ca2-P、Ca8-P和Fe-P是塿土有效磷的主要磷源,Al-P和O-P是缓效磷源。Ca2-P是褐土和潮土有效磷的主要磷源,Ca8-P、Al-P、Fe-P和O-P是缓效磷源。Ca10-P的有效性低,是潜在性磷源。(3)春玉米单作种植区的暗棕壤、白浆土、黑土与黑钙土,无机磷总量的范围分别为 292.9~999.5、217.4~746.3、263.4~693.7 和 221.85~610.5 mg/k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82.4、475.0、452.2和341.3 mg/kg。暗棕壤的各形态无机磷组分以Ca10-P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7.0%~59.8%,其它形态相对含量的大小次序为O-P(17.1%~56.9%)>Fe-P(8.3%~30.2%)>Al-P(7.4%~27.9%)>Ca2-P(1.5%~9.9%)>Ca8-P(0.8%~5.9%)。白浆土各形态无机磷相对含量的大小次序为Fe-P(26.4%~55.2%)>O-P(11.7%~36.0%)>Cai0-P(8.9%~25.3%)>Al-P(4.6%~19.7%)>Ca2-P(2.1%~9.2%)>Ca8-P(0.3%~4.6%)。黑土为 Fe-P(15.3%~40.3%)>Ca10-P(12.0%~42.5%)>Al-P(5.0%~27.7%)>O-P(7.7%~28.8%)>Ca2-P(1.7%~25.3%)>Ca8-P(0.9%~26.4%)。黑钙土为 Ca10-P(18.4%~39.8%)>Fe-P(10.1%~36.0%)>Ca8-P(3.7%~47.0%)>Al-P(7.7%~18.8%)>O-P(3.0%~21.0%)>Ca2-P(0.4%~11.7%)。Ca2-P和Al-P是暗棕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Ca8-P和Fe-P是缓效磷源,O-P是潜在性磷源。Ca2-P、A1-P和Fe-P是白浆土与黑土有效磷的主要磷源,Ca8-P和O-P是缓效磷源。Ca2-P是黑钙土有效磷的主要磷源,Ca8-P、Al-P、Fe-P和O-P是缓效磷源。Ca10-P的有效性低,是潜在性磷源。(4)马铃薯种植区栗钙土无机磷总量的范围为163.4~1004.9mg/kg,含量的平均值为456.7mg/kg。各形态无机磷组分以Ca10-P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17.5%~84.4%,其它形态相对含量的大小次序为O-P(1.7%~33.7%)>Ca8-P(0.4%~39.9%)>A1-P(3.7%~19.6%)>Fe-P(0.8%~15.8%)>Ca2-P(0.6%~10.7%)。Ca2-P、Ca8-P、Fe-P是栗钙土有效磷的主要磷源,Al-P和O-P是缓效磷源,Ca10-P是潜在性磷源。(5)棉花种植区灰漠土无机磷总量的范围为617.7~1044.8mg/kg,含量的平均值为826.6mg/kg。各形态无机磷组分以Ca10-P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42.6%~84.9%,其它形态相对含量的大小次序为Ca8-P(2.2%~30.5%)>O-P(7.8%~29.3%)>Fe-P(2.0%~9.6%)>Al-P(1.0%~6.7%)>Ca2-P(0.2%~7.4%)。Ca2-P 是灰漠土有效磷的主要磷源,Ca8-P、Al-P、Fe-P和O-P是缓效性磷源,Ca10-P是潜在性磷源。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不饱和区深厚,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显著影响土壤水和氮素运移过程,进而导致土壤水和氮素来源存在差异。前期研究仅聚焦于水分亏缺和硝态氮(NO3--N)累积现象,深剖面土壤水和氮素来源示踪方面研究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植被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需要。为此,本研究以陕北黄土区为研究区域,采集降水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20 m深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含水率、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探讨深剖面土壤水
本篇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分两部分研究,即,分别讨论具有非局部弱阻尼的奇摄动 Boussinesq 方程和带非线性强阻尼的Boussinesq方程的有限维全局吸引子和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其中u-u(x,t),x∈Ω,(0.1)中的ε ∈(0,1)是小扰动系数,(0.2)中的ε>0是常数,Ω是R3中具有光滑边界(?)Ω的有界域,v是(?)Ω的单位外法向量,‖ut‖rut(r≥0)是非局部弱阻尼,外力项f∈
盐渍土由于受到自身性质的影响致使土壤氮素养分利用率较低,进而引起化肥施用量增大并导致养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提高盐渍土中氮素养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甘肃河西地区盐渍土壤灌漠土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物料(硫磺、生物菌肥等改良材料和牛粪、猪粪等有机肥),通过盆栽试验、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三种方式,研究了不同物料对盐渍土中氮素养分转化和利用的影响,为西北盐渍化地区优化施肥、增效增
随着2021年的到来,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的即将开启,教育思维与理念正不断更新,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也正不断加深。幼儿教育是教育的第一站,其重要性足以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因此幼儿教育是教育的重点。种植课程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型课程,属于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一类,在种植课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领略劳动的魅力、感悟自然的魅力,促使幼儿身心健康。
期刊
土壤是联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它在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和消耗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农业、水文和环境密切相关。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形状、大小、孔隙分布及组成等影响着土壤的持水性、通气性和容重等物理性质,进而影响土壤质量。研究团聚体不同组合方式对黑土、红壤和黄土三种农业典型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可为农田灌溉、土壤改良、农作物生长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通过室内土柱实验和CT扫描技术,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
Guichardet-Fock空间是r上η值平方可积函数所构成的Hilbert空间,即L2(Γ;η),其上的算子定义域突破了指数域的限制,实现了算子的极大定义域.本文主要研究Guichardet-Fock空间上广义修正随机梯度▽h和广义Skorohod积分算子δh的性质以及与其它算子之间的关系.首先,对R+上非负实函数h,定义了连续时间Guichardet-Fock空间L2(Γ;η)中广义修正随机
本文研究了四分之一平面上的一维热传导方程的侧边值问题,这类问题是严重不适定的.采用传统拟逆方法得到该问题的一个近似解,但发现它并不是一个正则化解.若对其解的分母项加以修正便能够恢复解在内部的稳定性,从而提出一种新的正则化方法.由于该类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推广到分数阶,给出了分数阶热传导方程侧边值问题的分数次Tikhonov方法,克服了经典Tikhonov方法过度平滑的缺陷
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两大主要病害,对小麦安全生产危害严重,解析重要小麦育种材料抗赤霉病和抗条锈病的遗传基础,对于阐明小麦重要育种材料的抗病遗传特性、改良品种抗性、培育新型小麦抗病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利用已报到的4个小麦抗赤霉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和5个抗条锈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对193份小麦重要育种材料进行了抗赤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检测,并对其田间抗性及部分农艺特性
生物炭由于突出的理化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土壤改良和环境修复领域。生物炭纳米颗粒进入土壤环境后,将不可避免地与土壤固相颗粒产生相互作用。然而,来源多样和性质各异的生物炭纳米颗粒对土壤胶体电化学性质及其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从土壤电化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陕西省常见农林废弃物—果木枝条制备的生物炭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玉米秸秆和花生秸秆生物炭作为对照。首先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所得生物炭
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自1999年起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生态修复工程。该工程实施后,人为扰动的减少加之适宜的气候条件,生物土壤结皮(生物结皮)在该区退耕地广泛发育,平均盖度达到70%以上,显著影响了表层土壤理化属性、土壤渗透性及地表微地形等,进而影响了退耕坡面的入渗和产流,成为流域乃至区域水文过程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迄今,由于生物结皮的复杂性和研究条件的差异等因素,生物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