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酯纤维,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PET)缩聚而成,是我国产量和消耗量最大的一类合成纤维,每年有大量的聚酯被废弃,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秉持着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再生聚酯纤维得到迅速发展,通过回收废旧聚酯,进行二次加工得到产品。然而再生原料来源复杂,废旧聚酯含有杂质在加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热降解产生有毒物质挥发性有机物(VOC),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再生聚酯纤维产品的推广,也让买家对它的安全性存在质疑。虽然各国对纺织品中VOC的含量都有限定,但是纤维层面,还未出台标准。而纤维中VOC的含量不仅对后阶段纺织品中VOC含量产生影响,其本身作为产品也需要让人放心。纤维与纺织品的形态结构并不相似,使用纺织品的检测方法需要将纤维织造成纺织品,从而导致检测周期长。况且在纺织品醛类VOC的检测中,只针对了甲醛的测量,而对其他醛类并无考虑。所以本文探究了再生聚酯醛类VOC的检测,对不同工艺路线的不同规格的样品进行采集检测,并对影响醛类VOC因素变化的规律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探讨了使用过程中水洗、干燥、静置时间对VOC含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氢离子火焰法检测再生聚酯纤维中醛类物质含量。探究了气相色谱仪的升温程序,确定了以40℃为初始温度,保温1分钟使得温度稳定,再以5℃/min的速率升温,设定最终温度为70℃。确认甲醛、乙醛、丙烯醛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2min,1.63 min,6.23 min。探究了最佳顶空温度为65℃,最佳平衡时间为20min。确认了最佳取样量为1g。该方法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回归性(R~2>0.995),该方法有较低的检出限(LOQ<60.64 ng),以及较高的加标回收率(89%—116.4%)。该方法检测的再生聚酯纤维不需要进行前处理去除油剂。(2)采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对大量再生聚酯纤维产品进行醛类物质含量的检测。通过生产工艺、比表面积、功能填料、原料的再生与原生、再生原料的种类、低熔点工艺、异形结构、长丝的品种(POY/DTY/FDY)等方面分析和研究其对VOC含量的影响。根据生产工艺,醛类VOC含量由少到多分别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纤维的纤度和长度,发现聚酯纤维的比表面积越大,所含的醛类VOC含量越多。所添加的填料的不同,如纳米硅、阻燃剂、二氧化硅、硬质棉,都会改变纤维中醛类VOC的含量。在原料方面,原生料和再生料制备的再生聚酯纤维中VOC含量相当,再生料中,泡料制备的再生聚酯纤维比瓶片制备的多。在纺丝工艺方面,通过分析比较低熔点复合聚酯纤维和普通纤维,发现低熔点纤维的VOC含量比普通聚酯纤维多。通过分析异形纤维,发现异形纤维的VOC含量因其生产工艺而偏多。通过比较长丝的三种品种,发现其VOC的含量仅有细微差别。模拟纤维在使用过程的情况,通过对干燥温度的研究,发现油剂不能抑制醛类VOC的释放,而温度会影响其含量,当沸点在温度区间时,纤维中醛类VOC从纤维内部向表面迁移,所检测的醛类VOC含量增加;常温水对纤维中醛类VOC含量造成影响,但效果缓慢,而增加纤维的含水率可以大量减少纤维中的VOC;储存方式对再生聚酯纤维中醛类VOC含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储存纤维时,应该尽量密封保存,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