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TPA)是目前世界上生产和使用最为广泛的化学物质之一,主要用于合成纤维、树脂和胶片等。随着其需求量的日益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TPA职业接触人群的数量骤增。虽然TPA属非遗传毒性化合物,但慢性毒性试验表明TPA可诱发大鼠膀胱结石的形成、膀胱上皮增生乃至膀胱癌。然而,TPA能否促进大鼠膀胱癌的发生,以及长期机械刺激促进或诱导大鼠膀胱癌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两阶段致癌和中期诱癌试验,初步探讨了TPA促进和诱导大鼠膀胱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第一部分 对苯二甲酸促进大鼠膀胱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目的:通过建立两阶段大鼠膀胱癌模型,探讨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TPA)的促癌活性及促进膀胱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方法:190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1-5组和6-10组大鼠每周两次分别腹腔注射甲基亚硝基脲(MNU)和冰柠檬酸盐缓冲液(pH=6.0),持续4周。在随后的22周,大鼠分别饲以含5%TPA(2,7组)、5%TPA+4%NaHCO3(3,8组)、1%TPA(4,9组)和0%TPA(5,10组)的饲料。第1和6组大鼠在第4周末被处死,其它各组(2-5组和7-10组)存活大鼠在第26周末被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了G1细胞周期检查点的主要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包括p16INK4a、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pRb)在大鼠膀胱癌发生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