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和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症、方法,以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 方法: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年龄均>70岁,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4年;用DHS内固定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年龄70-82岁,平均72.4岁,术后随访时间2-5年。骨折按Ewans分型均为不稳定型。 记录置换组及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病人下地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并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优良率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于DHS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置换组较内固定组离床活动时间短(P<0.01);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行秩和检验,表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较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置换组术后未发生于卧床制动有关并发症,内固定组则由于卧床制动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统计优良率,置换组与内固定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前者优良率略高于后者,置换组术后功能恢复快,但统计学上(P>0.05)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可作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选择之一,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同时术中还应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围手术期积极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病例数略少,在反映结果的准确性及全面性上存在一定局限。根据本组结果结合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理论上的优越性,使大规模置换组与内固定组的随机对照研究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