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8油层组是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在三叠系延长组下组合新发现的含油层系,目前处于勘探评价阶段,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程度尚低。论文以储层地质学、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综合各种测试分析及试油试采资料,系统研究延长组下组合长7、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其油藏分布控制因素,对该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在标志层控制下依据沉积旋回,长7油层组划分为长71、长72和长73共3个小层,长8油层组划分为长81及长82共2个小层;各层顶面构造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局部发育由差异压实作用造成的鼻状隆起;长7油层组主要发育深湖相和浊积扇相沉积,浊积主水道为储层砂体主要沉积微相类型,长8油层组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储层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长7、长8油层组的储集岩石类型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发生了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类型,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及物性影响显著;在储层成岩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孔隙类型,主要以溶蚀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原生粒间孔次之,其余为少量岩屑溶孔、晶间溶孔、微孔和微裂缝孔;压汞曲线表明长7、长8油层组孔喉大小分布不集中,分选性较差,总体喉道半径较小;长7油层组孔隙度平均为6.83%;渗透率平均为0.27×10-3μm2,储层大部分属于Ⅳ类(致密)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长8段孔隙度平均为9.05%;渗透率平均为0.31×10-3μm2,储层大部分属Ⅲb类(差)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长7、长8油藏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油藏分布受烃源岩、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改造和异常压力的控制。研究区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为长7、长8油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浊积水道和分流河道微相决定了浊积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展布形态和特征,是控制长7、长8油气聚集的最根本因素;成岩作用中长石溶孔和溶蚀粒间孔的发育为油气储集提供良好的储集场所;过剩压力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驱动油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研究区处于低压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