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些年来,间歇性低氧训练是现代传统高原训练法一种有效的补充和替代,也常常被用来当做运动员常规训练的有效辅助训练手段,但间歇性低氧训练能否提高运动员们代偿性的有氧运动的能力,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本研究尝试通过将间歇性低氧训练融入青年高水平竞走运动员们的日常训练中,探究适当的低氧剂量的间歇性低氧训练能否对高水平竞走运动员有氧能力以及专项能力产生良好的影响。研究方法:对5名青年高水平竞走运动员分别进行四周的常规陆地训练和间歇性低氧训练,并在两次训练前后进行血液指标、有氧能力指标、专项能力指标测试,在低氧训练期间对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控。研究结果:摄氧量在间歇性低氧训练后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常规训练后没有显著性差异。心率在常规训练、间歇性低氧训练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氧阈心率在间歇性低氧训练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训练后没有显著性差异。常规训练对最大心率的降低的影响较小(d=0.26)以及对无氧阈心率与最大心率的比值的影响也较小(d=0.18);而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最大心率对影响程度较大(d=0.56),对无氧阈心率与最大心率的比值的影响较大(d=0.97)。血乳酸在两次训练后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两次训练前后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之间进行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次训练后,均对血红蛋白有着中等影响(常规训练后d=0.71,间歇性低氧训练后d=0.65);间歇性低氧训练对铁蛋白水平的影响高于常规训练(常规训练后d=0.48,间歇性低氧训练后d=0.50);常规训练对睾酮水平的增加影响较大(常规训练后d=0.83,间歇性低氧训练后d=0.72);而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皮质醇有着较大的影响(d=1.00)。专项能力测试中,两次训练前后体现专项耐力的20km走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体现速度耐力的2km冲刺和400米冲刺中,间歇性低氧训练后的成绩与训练前相比,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训练对20km走和400米冲刺的影响较小(20km走d=0.39;400米冲刺d=0.32)而对2km冲刺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d=2.08);而间歇性低氧训练对400米冲刺有着较大的影响(d=1.17),对20km走、2km冲刺有中等影响(20km走d=0.71;2km冲刺d=0.66)。低氧训练过程中,安静状态下和训练后的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研究结论:四周间歇性低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专项能力,但是对相关血液指标没有显著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