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斯坦贝克于1902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涵盖主题不一,包括政治、战争、社会、道德等,受众程度颇深,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学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伊甸之东》中,斯坦贝克用其独特的道德观:每个人、每个角色都善中有恶、恶中有善,他们都有自主选择善恶的权利,让读者意识到善恶之间的斗争是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力求以圣经原型批评理论为指导,在圣经原型视阈下,将《伊甸之东》中人物与《圣经》“亚伯与该隐”和“出埃及记”中人物加以对比分析,解读小说中人物的道德缺失、道德抉择及道德救赎,揭示斯坦贝克这部作品的当代价值。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首先,综述国内外对斯坦贝克及其作品《伊甸之东》的研究现状;其次,指出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二部分为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本章主要梳理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以及圣经原型的内涵。弗莱以《圣经》为基础,形成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圣经》规定了原型的类别,西方文学与文化因这一特殊的百科全书得到统一,因而神话原型批评又称为圣经原型批评。圣经原型包括主题、人物、情节、意象、叙事方式等,本文仅从主要人物的圣经原型方面对《伊甸之东》人物道德进行解析。第二章:本章以《圣经》中“亚伯与该隐”故事为框架,对《伊甸之东》中父子两代人身上的道德缺失展开分析。首先,对比《伊甸之东》中特斯卡家族与《圣经》中“亚伯与该隐”的相同之处;其次,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因父辈缺乏公正品质,使得后代未能得到公平对待。受到不公待遇的一方因嫉妒发怒,对另一方产生施暴行为,而另一方对于施暴者缺乏反抗的勇气,导致悲剧的发生;最后,阐述公正作为一切道德品性之首,勇气被理性唤醒能够成为一种道德力量,进而强调公正与勇敢的重要性。第三章:本章以《圣经》中的“神祗”与“魔怪”原型为参照,分析《伊甸之东》中分别代表“上帝”与“撒旦”的人物道德抉择。首先,揭示两派不同的道德抉择:“善”与“恶”;其次,分析道德抉择不同的原因:同情作为道德的根本,意志的自律是一切道德法则的唯一原则。两者在“善恶”选择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第四章:本章以《圣经》中“先知”、“领袖”、“天使”原型为参照,探讨《伊甸之东》中人物运用道德力量对堕落者进行的救赎。“先知”塞缪尔最先提出“蒂姆谢尔”,这使得救赎成为可能;然而,道德救赎的真正实践者是“领袖”老李,他利用自身“善良的意志”唤醒了他人的“道德责任感”;最后,“天使”阿布拉运用其自身的治愈力量,使道德救赎得到实现。第三部分为结论,小说《伊甸之东》运用了多重圣经原型。从圣经原型视阈下看人物身上道德,一是为了使分析评论透过圣经这面镜子对文学文本和文学原型的关系做出全新的认知;二是由于各人物及原型身上有着丰富的道德抉择,但某一类人身上存在共同之处,据此揭示人们应当遵守道德法则的重要性。本文旨在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丰富小说的研究视角。同时,借助道德力量规范个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