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追求的目标。与速度和粗放式经营问题相比,效率问题是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从长远来看,银行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效率,而不是速度。因此,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开放的逐步扩大,对银行业效率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是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体系、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国外文献进行回顾后,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统计考察,发现前沿效率方法是目前此问题研究最合适的方法,在投入产出的界定上,结合我国实际及国际上常见的三种方法,本文提出从银行经营的一般性和盈利性两个角度出发的界定方法,并对效率影响因素的设置进行了归纳,从而得出银行效率研究的一般框架。随后,本文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对1996-2004年的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效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分别采用参数方法的随机前沿法(SFA)及非参数方法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考察银行效率,并将DEA方法测算的效率值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且受政策影响较大;SFA与DEA两种方法得出的效率值存在一定差异,但并不明显;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低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模效率低造成的。进一步,本文以样本银行的技术效率为因变量,对可能影响银行效率的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银行微观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借贷总量的变化率与银行效率显著负相关,而产权形式、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能力与银行效率显著正相关。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通过改革产权制度、优化组织结构等措施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应针对规模效率偏低的银行有的放矢提高其规模效率,应该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并且加快银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加强金融监管,保障银行体系稳定的同时,应促进对外开放,逐步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