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享受。同时,人们也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不但破坏了全球生态系统,而且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不仅需要科技、法律、行政等手段,更需要借助伦理资源。中国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环境问题,重新审视人类价值观,重建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入手,深入考察和分析了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并对其当代启示作了初步地探索。首先,阐述了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生生之道”与“天人合一”。生生之道展示了儒家万物生成与循环不已的观念,天地既是自然万物生命的来源,也是人的价值的来源;从孔子的天命观、易传的天道观、思孟学派的心性论三个角度对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了分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自然理性与道德理性的一致,显示了儒家对主体与客体、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辩证思考。其次,对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了深入阐释:“知命畏天”与“仁民爱物”是先秦儒家对自然的基本理念与态度,“以时禁发”与“废奢崇俭”则是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实践原则与规范。再次,深入分析了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特征:“天人合一”揭示了儒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观;“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显示了人际道德向生态道德的扩展;突出了生态道德实践规范与方法上的中庸和谐观;最后,结合当今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探索了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生生不已的观念,为全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思想借鉴;“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情怀,有助于人们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人天生所具有灵性,则要求人们必须承担起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儒家强调人格道德修养,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态道德素养,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