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对日常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戈夫曼将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分析,深入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具体互动细节,并运用戏剧舞台的特有语言,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表演者在舞台上充分展演自我以达到在他人心目中的理想印象。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替,现实世界的人际传播逐渐向网络社交平台迁移,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匿名性打破了原本面对面传播的社交方式。2018年,一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常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戈夫曼将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分析,深入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具体互动细节,并运用戏剧舞台的特有语言,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表演者在舞台上充分展演自我以达到在他人心目中的理想印象。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替,现实世界的人际传播逐渐向网络社交平台迁移,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匿名性打破了原本面对面传播的社交方式。2018年,一种全新的自我呈现形式Vlog视频走入大众视野,相较于其他社交媒体不同,其“个性化表达”、“真实自然”的呈现方式迎合了当下青年群体的心理内在需求,满足了他们自由表达的欲望。面对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媒体社交形式,重点在于如何在镜头下更好的诠释自我形象,拟剧理论在该形式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延伸。B站作为年轻人的潮流文化娱乐社区,成为Vlog内容平台最大的集聚地,所以该平台成为本研究的主要案例。为了更加清晰了解“表演者”的真实想法与自我呈现过程,笔者选择采用文献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调查方法来对青年Vlogger群体的自我呈现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青年群体在Vlog视频的自我呈现中同样存在着表演区域的“前台”与“后台”,表演的前台主要包含镜头下的舞台布景、个人门面、剧班共谋等,表演的后台主要是观众所看不到的表演者形象,以及幕后Vlog的剪辑过程等,但是Vlog视频将私下自我形象搬上荧幕的举动已经将前后台区域的界限逐渐模糊化,私密空间延伸,前后台功能发生交融。戈夫曼的拟剧理论重点关注的是表演者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利用表演符号完成理想的自我展演,即印象管理。在Vlog视频形式之中,表演者通过生活纪实呈现给观众,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了理想化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等策略促成演出,满足他人与社会对于自我形象的期待。最终得出青年Vlogger群体的形象结果是相对正能量、向上、饱满且真实的青年形象。之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数据查找,探究青年群体选择拍摄Vlog视频进行自我呈现的原因,主要包含表演者自身、外部政策、观众需求三方面的导向。最后对青年Vlogger群体自我呈现行为进行反思,针对该过程出现的混淆表演与现实,线上狂欢、沉溺网络世界,后台前置、隐私暴露等消极意义提出相应的建议,即提升“表演者”媒介素养、提升现实世界社交能力、加强“舞台”控制与管理等。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希望能探索拟剧理论在Vlog视频应用中的规律,对拟剧理论做进一步的补充。同时在当下网络社交时代,为青年群体自我呈现提供一定的建议并进行相应的引导。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作为一种富含营养价值的“白色血液”,逐渐成为居民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乳制品鲜活易腐、供应链环节复杂、信息多源异构等特性,在乳畜养殖、原料奶生产供应、乳制品加工等环节中存在添加剂超标、工艺操作不规范、质量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导致“皮革奶”、“三聚氰胺奶粉”、老酸奶“工业明胶”等质量安全事件屡次发生,彻底摧毁了消费者对我国乳制品的消费信心,严重阻碍了我国乳制品市场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核心。征信产生、依赖并且服务于信用活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为大众所熟知的传统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方式主要基于贷款人的基本信息、银行存储流水和借贷记录等,对贷款人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数据项目不够丰富,数据源狭窄,数据覆盖率低,评估方法不够灵活,过度依赖于央行信用调查信息和行业专家的经验判断。由此而产生的由借贷信息不全面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许多国家已经将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作为重要对外开放战略。作为世界三大贸易中心之一的亚洲,在2022年之前却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始终没有达成一项区域一体化安排。亚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与生效(RCEP),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将在亚太地区逐渐形成。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贸易效应将对区域内的贸易密度产生积极影响,这对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目前RCEP
老龄化已逐渐成为我国目前最明显的社会问题之一,而老龄人群和传播媒介的紧密结合将推动人们对二者的关系展开逐步深入的研究。同时,随着我国老年群体的社会生活能力和政策补贴待遇提高和完善,加上"银发市场"和"银发经济"的发展,老年群体对于数字电视媒介的服务及功能要求日益突出。但大数据时代,老年群体居于劣势地位,无法同年轻人一样便利的获取新资讯共享时代的多元信息。基于此,通过深入研究互联网大背景下我国老年群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本文也试图对生态文明进行研究。通过整理《人民日报》的生态报道,分析媒体在生态报道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人民日报》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的生态报道,结合当前学者们研究的新闻叙事框架,分析《人民日报》的生态报道如何讲述新闻故事,讲述了哪些新闻故事。本文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分析,了解《人民日报》究竟讲了哪些生态故事,如何进行生态报道,讲述生态故事的。在叙事声
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社会不断发展,技术愈发提升,生活更加丰富,受众对于媒介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和深入。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主体类型不断扩大丰富,治理难度不断增加,从而各个方面都对媒体作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自2014年习近平总
2021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梳理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作为其中之一受到广泛关注。“沂蒙精神”以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特点成为中国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沂蒙红色革命老区时就提出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近年来,媒体也加强了对“沂蒙精神”的报道,其中,与“沂蒙精神”一起成长发展的《大众日报》,对于“沂蒙精神”的报道具有地理条件、社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的阅读习惯、消费场景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显示,短视频使用时长已超越即时通讯,成为占据人们网络时间最长的行业,增长势头迅猛,其中抖音依托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占据用户时间。从2021年中国短视频用户最常使用的短视频平台TOP5数据显示,45.2%的短视频用户最常用的短视频平台是抖音短视频,在抖音记录和分享生活,已经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交换物。网络语言从互联网中产生,是网民在网络交际中应用的一种语言。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中最生动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网民在网络上交流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网络流行语中浓缩了社会现实与网络场域在一定阶段投射出来的特定语词的内涵,传达了“人们的生存和情感状态”。近年来的热点事件中往往伴随着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和使用,如“表哥”、“社会
当今的移动互联技术正通过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潜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交往环境与社会结构。尤其是在以理性主义为主导的社交行为驱动因素逐渐失去其支配地位后,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情感的共鸣和动机的一致作为人际交往的突破口,这使得以情感为首的非理性要素开始在各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显著的影响力。以网易云音乐为主要代表的在线音乐客户端作为拥有庞大年轻用户群体的内容产品正迎合了这一主流趋势,通过洞察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