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铁凝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以“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为切入点,立足于铁凝的小说文本,深入考察蕴含在作品中的她对于人类种种悲剧性处境的体验,感知她笔下形形色色人物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对命运无可奈何却不愿束手待毙的抗争精神,从而挖掘出铁凝小说的价值来。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成长的忧伤。人生的悲剧性往往在童年时期就显出端倪来。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危机,因为理性尚未觉醒,没有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具备充分的认知、表达及行动的能力,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成长。铁凝很擅长体察并描绘儿童世界里易被人忽视的“伤痛”,她笔下的孩子们各自承受来自社会、家庭或自身的心灵磨难,带着忧伤一步步艰难成长。 第二部分:婚恋的不幸。爱情、婚姻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然则,幸福对于每个渴望者来说总是那么遥不可及。铁凝的小说里几乎没有圆满的爱情、婚姻,不管旧时代还是新时代,不管传统思想支配还是现代思想支配,婚恋的不幸普遍存在着,除却文化思想的附加因素,爱情自身命定的悲剧性使然。 第三部分:个体的渺小。在社会、历史中,个体犹如微不足道的尘埃,总是被不受控制的因素所支配,注定会产生一种渺小的感觉。铁凝笔下诸多人物的命运都是身不由己的:政治动乱年代,苟且偷生者、含恨而死者皆可悲;当下社会,逆来顺受者、徒劳挣扎者皆无奈。主体能动性由于受到各种外在、内在因素的制约,甚至完全处于被动局面,注定了他们处境、命运的悲剧性——人类永恒的悲剧性。 第四部分:抗争与超越。这一部分主要对前面三部分予以提升。悲剧艺术固然与苦难有关,但真正的内涵在于:苦难中更能彰显人类自身顽强的生命力。铁凝笔下形形色色人物身上都带有对命运无可奈何但不愿缴械投降的抗争精神,他们或隐或显或强或弱与各种否定势力进行斗争,结局并不重要,抗争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
其他文献
本文从哲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分析“自然”在《老子》到《庄子》之间的继承和发展,试图理清“自然”从哲学到美学的发展及转化历程。 第一部分参考陈鼓应对《老子》哲学系统的
介绍了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用GS-06B催化剂的特性及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高(97%)和使用周期长(20个月)等特点,可替代进口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魏晋时候就被认为具有"斗牛王气"。明初朱元璋定都于此,南京正式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虽然永乐年间的迁都使城市的发展陷入短暂的停滞,但在正德以后,南
网络是一个自由的平台,网络上的人是自由的人,信息的交流也是自由的,特别是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更是使人在表达自己时不会顾虑太多。作为网络上的读者也有很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采用传统的社会文化批评方法,以“美国梦”这一独特的美国文化现象为切入点,对美国现代戏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剧作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领会和发掘奥尼尔剧作丰富的社会文化
在Smith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催化重整轴向和径向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对工业装置进行模拟。并利用实际生产操作数据,对Smith模型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用优化后的模型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