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写实技艺趋于顶峰。存世的宋代绘画中出现诸多写实的音乐场景,是探寻宋代音乐风貌的重要资料,至今未有人展开系统的研究。本文以大型宋代绘画总集《宋画全集》中的音乐图像为研究对象,对存在特殊现象的古琴图像、儿童音乐图像、《诗经》图,在乐人肖像、乐器形状与弹奏姿势、演奏场域等予以整体描绘与分析,试图“重构”当时的“音乐文化现场”。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尝试解读绘画中呈现的宋代特殊的音乐文化现象或画家的音乐观念,总结音乐图像对宋代音乐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本文分前言、正文三章及结论部分:在前言中,首先对音乐图像学的概念及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热点论题加以说明,并交待本论题的研究观念与方法。本文认为音乐图像的研究价值不仅可补史或证史,它本身也是音乐历史独特的组成部分,赞成“看图说话”的研究方法。在描写与分析的过程中,试图加入个人在观看图像时的感性经验(类似于音乐人类学的田野体验),在考证音乐本体的基础上,结合发现的问题,将乐器、乐人、音乐活动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尝试解读画家的音乐观念或特殊的音乐文化现象。正文部分以并列三章的形式,一方面对古琴图像、儿童音乐图像、《诗经》图进行分类描写与分析,另一方面,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尝试对行文中发现的问题做出阐释。文本认为在古琴的形制上,图像中频繁出现的无弦琴,在宋代是一种特殊的现象,这也是宋代“和陶”现象在音乐领域的独特表达形式。而雅乐中的古琴常带有非常浓厚的象征功能。在道士及儿童的弹琴人形象上,呈现宋徽宗对道教与古琴的双重痴迷,宋代存在正式的宫廷、家庭儿童古琴教育活动;从古琴、杂剧、傀儡戏、胡舞等戏婴图可以初步勾画出宋代儿童音乐教育的情况。从画家的身份视角出发,挖掘绘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揭示出在军事战争与统治者皇位传承的双重危机下,儿童音乐图像是统治者决策宣扬的另一种方式;马和之所绘《诗经》图包括宫廷宴飨奏乐、祭祀文王与武王、圜丘祭祀、籍田礼等音乐活动,是高宗、孝宗“命题”的产物,反映的是特定时间段、特定人群的南宋雅乐观。《诗经》图或存在的《孝经》图系列,可以说是当时整个社会以“中兴”为目标,在统治者授意下具体实践的成果。结论提出本论题浅显的探索可进一步拓宽宋代音乐在古琴(演奏现场、整体场域、神态动作)、乐人(儿童)、雅乐(南宋雅乐)三个方面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