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和补灌对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冬小麦水氮利用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作物增产潜力较大。水资源短缺和土壤贫瘠限制了该地区作物产量潜力发挥。沟垄集雨种植技术作为一种节水高效的栽培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该地区作物生产力,然而在不同施肥量和补灌模式下沟垄集雨种植调控冬小麦水氮利用效果缺乏系统研究,不仅制约了冬小麦产量潜力挖掘,也加剧了资源浪费和环境风险。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于2016–2020年在宁夏南部典型半干旱区开展4年沟垄集雨种植(以传统平作为对照)冬小麦的大田试验,试验设置包括施肥量(高肥:N 270+P2O5 180 kg ha–1;中肥:N 180+P2O5 120 kg ha–1;低肥:N 90+P2O560 kg ha–1;不施肥:N 0+P2O5 0 kg ha–1)和中肥量下集雨补灌和畦灌(对照)两种补灌模式,分析了沟垄集雨种植对土壤水分利用、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根系形态、硝态氮残留、N2O排放、反硝化细菌群落、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等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旱作农田水、氮高效利用和小麦可持续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沟垄集雨种植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显著改善了冬小麦生育前期(播种-拔节期)土壤水分状况,高肥、中肥、低肥和不施肥下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6.5%、2.7%、3.2%和2.4%,并在丰水年和平水年将这种改善作用维持至成熟期。提高施肥量可以有效促进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与平作相比,在冬小麦生育后期(抽穗期-成熟期),沟垄集雨种植条件下提高施肥量更明显地促进了水分的吸收,低、中、高肥分别较不施肥处理的0–200 cm土壤含水量平均降低5.2%、8.0%和12.3%,差异高于平作下相应的降低幅度3.9%、7.6%和11.6%。在中量施肥条件下,集雨补灌模式调节了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在冬小麦生育前期(补灌前),集雨补灌模式较对应畦灌显著提升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平均提高5.2%),较畦灌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集雨补灌1次、2次和免灌分别较对应畦灌平均降低7.4%、9.9%和3.1%。(2)沟垄集雨种植促进了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显著促进了冬小麦根系生长,0–100 cm根系干物质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分别提高31.7%、25.5%和36.1%;同时,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显著提升17.7%。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施肥量可以有效促进冬小麦生长,中肥下促进效果最佳。在中量施肥条件下,集雨补灌模式0–100 cm根系干物质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较畦灌分别提高54.0%、32.6%和30.8%;冬小麦返青期-抽穗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平均提高12.4%。(3)沟垄集雨种植增加了土壤硝态氮残留和累积经过4年定位研究发现,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显著提高了土壤0–300 cm硝态氮含量(不施肥下降低8.4%),低、中、高肥时分别提高12.5%、3.6%和1.4%。沟垄集雨种植条件下,表层淋失的硝态氮在120–260 cm发生累积,较平作(120–240 cm)下移20 cm,且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指数增长。当施氮量≥180 kg ha–1(中肥)时显著增加了硝态氮淋溶至深层土壤中的风险,沟垄集雨种植和平作中肥下土壤残留硝态氮含量分别是低肥下的2.9倍和3.2倍。在中量施肥条件下,集雨补灌较对应畦灌显著提高了土壤残留硝态氮含量。在0–200 cm土层,集雨补灌1次、2次和免灌分别较畦灌对应处理的硝态氮含量4年平均显著提高28.9%、37.0%和25.8%。(4)沟垄集雨种植减少了冬小麦生育期N2O累积排放量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生育期N2O累积排放量,不施肥、低、中、高肥时分别降低128.8%、101.1%、109.0%和107.7%。施肥驱动了N2O的排放,随着施肥量的增加N2O排放通量显著增加。在中量施肥条件下,集雨补灌较对应畦灌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生育期N2O累积排放量。集雨补灌1次、2次和免灌分别较畦灌对应处理N2O累积排放量降低37.6%、28.1%和37.1%。同一补灌模式下,随着补灌次数的增加,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5)沟垄集雨种植调节了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的nir S型反硝化细菌丰富度显著降低6.9%,nir K型反硝化细菌的丰富度和OTUs数量却分别显著提高3.5%和10.8%。各施肥量处理的nir S型和nir K型反硝化细菌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低肥和不施肥下的nir S型和nir 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nir S型和nir 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子包括硝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脲酶活性和土壤全氮。(6)沟垄集雨种植提高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沟垄集雨种植下不施肥及低、中、高肥处理分别较对应平作单产提高13.5%、17.1%、7.6%和7.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0%、19.3%、12.4%和15.7%;植株氮素吸收量提高22.3%、25.6%、18.6%和21.3%;氮素吸收效率在低、中、高肥处理分别提高25.6%、18.4%和21.5%;氮素生产效率在低肥和中肥处理分别提高22.3%和11.0%。随着施肥量的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在中肥时达到最大。中量施肥条件下,尽管集雨补灌下1次和2次补灌处理较对应畦灌灌水量减少50%,其产量相当于畦灌的93.3%–104.6%(P>0.05),“节水稳产效应”显著;免灌条件下集雨种植处理较平作产量平均提高12.1%。集雨补灌1次、2次及免灌较对应畦灌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7.4%–14.6%、1.1%–9.2%和6.4%–42.3%;冬小麦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11.4%、14.2%和26.7%;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11.8%、14.2%和21.7%。综上,沟垄集雨种植增强了土壤供水与冬小麦需水的匹配,有效促进了冬小麦根系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调控了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降低N2O排放,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却引发了土壤中硝态氮残留增加和深层淋溶风险,且随施肥量提高趋于加剧。该模式下推荐N 90–180 kg ha–1+P2O5 60–120 kg ha–1作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小麦高产高效管理方案。基于该模式水氮高效利用潜力,进一步将其与少免灌理论耦合开发形成集雨补灌技术,可大幅降低灌溉用水量,为建立半干旱区节水、稳产、氮高效、绿色小麦生产体系提供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植物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化感作用的主要源物质,其对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效准确地获取植物根系分泌物,并完成定量分析,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具有毛细作用的非扰动-原位采样装置,将其与色谱分析方法相结合(GC-MS、HPLC),用于非扰动状态下原位获取土壤中辣椒根系分泌物并对其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而进行化感作用研究。应用上述的原位采样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辣椒根
学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常见于乳制品、果蔬等即食食品中。误食污染的食物可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热性肠炎和流产死胎等,致死率为15~30%。该菌对营养要求低、耐高盐、生长温度范围广,在食品生产及储存环节难以防治。橄榄叶提取物(Olive Leaf Extract,OLE)具有天然抑菌抗氧化活性、无生物毒性、产率高
学位
常规公交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干线公交作为常规公交系统的主骨架,位于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上,连接着区内和跨区的主要客流集散点,衔接各层级公交网络,为中、长距离的城市区内出行或跨区出行服务,线路数量及长度在常规公交系统中占比高,服务能力强,是城市常规公交系统的主体。近年来,随着地铁等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我国常规公交的线路数、网络长度及公交车辆保有量虽均持续增长,但常规公交的客运量却持续下降。因此
学位
人参皂苷是一类三萜化合物,是人参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根据其结构差异可以将人参皂苷分为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和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目前,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经被完整解析,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的合成途径尚不清楚。齐墩果烷型人参皂苷的合成是以β-香树素为骨架,通过特异性位点的羟基化与糖基化修饰形成不同结构的皂苷,参与齐墩果烷型人参皂苷糖基化的糖基转移酶仍
学位
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和交通强国的大背景下,关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问题的研究需要及时跟进。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新框架体系的提出,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要素体现出新的包含与交叉关系。依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总体要求,城市交通有了新的内涵,强调“规划协同”实现“多规融合”。针对这一新形势,本文进行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要素效应分析及动态模型构建研究,目的是为实现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研究做基础性
学位
随着现代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增材制造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模具设计、航空航天、汽车、医疗以及生物科学等领域,尤其为小批量、形状复杂的零部件制造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作为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技术具有制造工艺简单、制造过程无需额外支撑、一次成型异形构件、材料选择范围广、可循环利用材料等特点,在用于小规模制造和高端定制产品中具有较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到产品和零件
学位
花青素是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参与自然界中植物器官的色泽形成和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等重要的生物过程。Aft(Anthocyanin fruit)型番茄品系LA1996的果实在光照下可以积累大量的花青素,其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受到MYB—bHLH—WD40三元复合物调控,其中WD40和MYB转录因子的作用已经明晰,然而bHLH转录因子介导番茄花青素合成功能的研究仍是空白,尤其在植物激素诱导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功
学位
锌指蛋白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拟南芥转录因子YIN YANG(AtYY1)是拟南芥基因组中176个锌指蛋白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AtYY1受脱落酸(ABA)和盐胁迫诱导,进而调控干旱胁迫应答反应,但其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解析。通常,植物为了抵御干旱需要强壮且多样的根系系统来提供水分和养分。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假设:AtY
学位
马铃薯是1年生草本植物,其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4大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它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但马铃薯的产量受病害减产严重,在这些病害中,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导致马铃薯产量减少的主要病毒,所以选择了PVY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地区PVY发病率的提高,许多PVY重组株系被发现,其基因组结构相似但致病性差异却较大,这种现象引起了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人类最重要的主粮之一。因此,提高小麦产量对养活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至关重要。三雌蕊小麦每朵小花中可结3颗籽粒,具有很高的增产潜力。对三雌蕊小麦的研究将对小麦高产育种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基础。小麦的芒结构也对籽粒产量有很高的贡献,且具有防止动物啃食等诸多其他功能。本研究以三雌蕊、双芒小麦4045和单雌蕊、无芒小麦植洛乌麦为研究材料,对三雌蕊性状和芒性状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