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消炎灵胶囊的质量检测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黄消炎灵胶囊是经提取加工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组方中共含有十一味中药,包括牛黄、雄黄、黄芩、栀子、郁金、冰片、朱砂、水牛角浓缩粉、石膏、珍珠母、盐酸小檗碱。具有抗炎解热,镇静,降压,安神通窍作用,在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等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不退等症的治疗中起到很好疗效。现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中药成方制剂的第十册,由于本标准中没有收载任何含量测定项目,只对珍珠母、朱砂、雄黄、牛黄、盐酸小檗碱五种成分分别进行了鉴别,因此现行的质量标准不能够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本文在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对其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主要目的是根据国家规定,对提高该复方的质量标准进行探索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了薄层色谱法,对牛黄消炎灵胶囊中栀子,郁金,黄芩,冰片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相同形状的斑点,阴性对照品无干扰。(2)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黄消炎灵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42.685X-23.450,相关系数R等于0.9999,黄芩苷的进样浓度在19-94μg/m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六批牛黄消炎灵胶囊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103.1%,98.6%,98.8%,99.2%,100.6%,相对标准偏差为1.93%,平均回收率为99.7%;按照药典规定,样品含量限度应不低于最低含量的80%,测得黄芩苷的含量在1.54mg/粒-1.72mg/粒之间,最小值为1.54mg/粒,因此暂定黄芩苷在牛黄消炎灵胶囊中的含量应不低于1.23mg/粒。(3)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黄消炎灵胶囊中栀子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20.838X+19.700,相关系数R等于0.9997,栀子苷的进样浓度在8-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六批牛黄消炎灵胶囊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97.1%,101.1%,100.6%,96.9%,95.7%,相对标准偏差为2.19%,平均回收率为98.3%;按照药典规定,样品含量限度应不低于最低含量的80%,测得栀子苷的含量在0.664mg/粒-0.711mg/粒之间,最小值为0.664mg/粒,因此暂定栀子苷在牛黄消炎灵胶囊中的含量应不低于0.53mg/粒。本实验中的各项检测指标进都有改进,可以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建议修订现有的标准。以保证牛黄消炎灵胶囊质量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同时也为其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提供了保障和依据。
其他文献
早操是清晨或每天上午课前进行的一项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精力充沛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持
拉丁语是现代医药科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医学科学的临床用语、药物名称及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中的名词术语均统一以拉丁语命名,而标准处方学更是拉丁语在医学界的一个
本文结合西安市高新区的特点,并考虑指标数据的代表性和可获取性,构建了西安市高新区基础设施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准则层包括能源系统、环保系统、供水系统、邮电通信系统、道
近年来随着微化工技术的发展,T型微通道作为常见的微反应器广泛存在于生物医药合成、微液滴与微气泡的精确控制、乳状液制备等场合;作为微散热器应用在各种高效相变换热场合,
目前,小径管薄壁无缝钢管的超声波检测方法主要为直接接触法和液浸法,由于送样的钢管数量不多,经综合考虑采用了直接接触法,并通过射线方法进行了验证,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1病例报告 患者(住院号:204361),女,46岁,因右膝半月板损伤2008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行半月板关节镜下修补术后第二天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红花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当药液输入10m
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08月31日公布的《食品召回管理规定》首次确立了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2015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1第六十三条将食品召回制度上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理财尤其是老年理财越来越成为金融业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从行业和政策两个方面对老年互联网理财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互联网老年理
目前,温室里番茄的培养主要考虑温度、湿度、光照、C0_2浓度、水、肥等因素的影响,从单个因子的角度来考虑,每个因子与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尤其是最终的果实产量都存在很大的联系。但是当研究多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时,各个因子对作物生长和最终果实产量的影响机制是复杂的,并不是单个的因子影响的简单叠加,这是一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机制。因此,想要精确预测各个因子作用下作物的产量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