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精神视域下的自主创新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omo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精神是随着技术发展而萌生的一种理念,它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必不可少的精神。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提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推进“中国制造2025”,只有实现自主研发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技术精神的灵魂即创新、求效及具有伦理意识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制造强国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强大动力。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科技工作仍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科研工作大多属于跟踪方式,如果不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变,将会难以适应和满足我国在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理清并培育技术精神。只有积极地在全社会普及技术精神,弘扬技术精神,才能有助于营造务实、高效、开拓、进取的社会文化氛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本文从技术的社会功能入手,深度挖掘了技术精神的本质及其社会价值。主要以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和对比分析为研究方法。首先,对文中所涉及概念进行解读。其次,分析技术精神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随后分析了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精神缺失的表现及根源。最后,提出重塑技术精神的相关对策。具体地讲,整篇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对当下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分析,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所在;第二部分是对技术精神与自主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相关概念,并阐明技术精神对自主创新的作用;第三部分给出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及特征,并分析了自主创新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给出了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第四部分是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指出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精神缺失的表现,从科研领域、思想文化领域以及社会生活领域来阐述技术精神缺失的表现;从对伦理观念、教育环境以及狭隘的功利思想等方面对技术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论述;第五部分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重塑技术精神,呼吁技术精神的回归,主要从自主创新主体,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论,主要是对文章进行的全面总结,说明了研究工作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等。技术精神来源于技术活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精神动力。技术精神不仅是技术主体必须高扬精神品格,并且以多种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本文的研究指出了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精神的缺失情况,并给出技术精神重塑的途径,对于新时期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低碳经济由英国最早写入政府文件后,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的关注。低碳经济的出现,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资源能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围绕着低碳经济国内外学者,有着多方面
道德作为人文价值理性全部渊源,它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地开启人类的理性智慧,追溯它则就是为不断地开启人类知识所具有必然逻辑和理性的思维,不断地去发现未知世界的一切先验
本文对比较视域下的《论语》诠释进行了分析。《论语》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渊薮。《论语》诠释体现着对圣贤经典的积极认知。地理大发现引发的时代洪流,使得各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颇具影响的人物,他晚年的人心论以及由人心论而阐发的儒家仁学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漱溟的人心论以人心作为宇宙大生命的本体,突显宇宙大生命超越
忧患意识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居安思危,对可能遭遇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忧。它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代表一种高尚人格。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结合西方哲学二元图景世界以及西方法哲学各时期的二元论基本特点,对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到《莱茵报》时期的法哲学观进行分析,重点探索其法哲学观中的二元性特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