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先于2001年3月在日本付诸实践,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促进经济复苏及重拾民众信心,美联储在以利率为代表的传统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相继出台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透支政府信用的方式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其后许多其他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不过这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未产生明显的预期效果,反而加剧了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危险。美国作为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最重要的币种,美国这一转嫁自身危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会导致大量的热钱涌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与美国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这一政策的渐进退出已成定局,因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值得分析研究的,因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外在风险因素对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量化货币政策的内涵和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两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传导机制及渠道,并进一步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分别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贸易渠道、汇率渠道、外汇占款渠道和利率渠道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得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是推高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一大诱因。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几点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降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首先,中国货币当局应加强与他国的合作,提高货币政策的制定能力;其次,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实现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再次,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最后,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