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是我国三农建设的重要内容。2015年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进一步改善存取款、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2016年在我国召开的G20峰会上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即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和通信服务、移动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的技术,使原本未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人群能够以可负担的价格长期获得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并且遵循商业原则。数字普惠金融为农村金融建设提供新的契机。 手机银行正是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对原有产品的数字创新。它是互联网浪潮下传统金融机构携手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的一种通过移动端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是无物理网点化的服务方式,每一部手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助银行柜台。手机银行具有低交易成本、随时随地操作等优势使其成为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的重要方式。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探讨手机银行的使用对农户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基于地理排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提出两个假设:1.手机银行的使用,可以克服时空的限制,相对于传统基础金融服务缩短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及性。2.手机银行可以降低农户的获得成本和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从而提高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为了研究分析以上假设,本文以福建省沙县为例,通过走访当地农户和金融机构,从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情况、农户基础金融服务排斥的影响因素、手机银行使用对农户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影响,以及对金融机构交易成本的计量分析这四个方面依次探讨,获得以下研究结论: (1)从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地区对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较高,且农户对基础金融服务的使用频率与需求相对应。(2)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障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地理排斥对获得存取款服务、汇兑结算服务和代理服务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对贷款服务影响不显著。农户的交易成本对存取款服务、汇兑结算服务和贷款服务影响均不显著,只对代理服务障碍有正向影响。(3)手机银行对农户获得基础金融服务的实证结果显示使用手机银行能够促进农户获得基础金融服务。并且基于现实背景分析认为手机银行对汇兑结算服务和代理服务起直接促进作用,对存取款服务和贷款服务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明显。(4)通过对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不同服务方式的交易成本对比,发现手机银行作为一种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提供方式能增加金融机构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 手机银行克服地理排斥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户获得基础金融服务,解决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供给难题,打通最后一公里。然而,手机银行对农户获得四项基础金融服务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针对手机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发展,金融机构应有侧重地利用手机银行在汇兑结算和代理服务上的优势,同时注重改进手机银行在存取款服务和贷款服务上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