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电磁介质对电磁波的调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电磁介质的出现突破了自然材料的限制,能够获得超常的电磁参数,如负折射率、零折射率和双曲各向异性,从而导致许多新奇的现象和独特的应用,比如电磁隐身、波阵面调控、异常光线偏折等。随着人工电磁介质研究的深入,人们正朝着随心所欲调控电磁波的梦想一步步前进。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人工电磁介质对电磁波的调控,主要包括宽带吸波材料、偏振转换以及单向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耦合器三个方面。首先,在吸波的研究领域,我们从基于慢波效应的吸波材料入手,设计了工作在光波段的慢波宽带吸波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多个不同尺寸的慢波结构单元设计在同一个周期中,综合所有共振单元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吸收带宽,并从实验上验证了这一方案。紧接着,我们充分利用了人工电磁介质电磁特性设计的灵活性,设计了一种在不同波段有不同属性的人工电磁介质(短波是各向异性高损耗介质,长波是双曲型介质),并提出了一种结合介质结构减反射特性和慢波效应的宽带吸波材料的设计方案。实验制备的二维样品能够在400nm到2.1μm的波段内吸收90%以上的垂直入射自然光,平均吸收率达到了96%;同时在长波范围(2.1μm<λ<4μm)仍然保持着85%以上的吸收率。最后,我们将慢波吸波结构拓展到了微波和太赫兹波段,分别设计和制备了二维金字塔阵列吸波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加工的样品可以在很宽的频段范围内实现高吸收,且吸收效果具有广角特性。第二,我们在近红外波段实现了基于人工电磁介质平面的反射式宽带半波片。仿真结果显示宽带半波片能够在800nm的带宽内将97%以上的垂直入射线偏振光转化为交叉极化的线偏振光,交叉极化反射率超过90%;测试结果表明半波片可以在很宽的入射角范围内保持宽带的偏振转化效果。接着,我们提出了一种能够将同极化和交叉极化反射光在空间上分离的方向性半波片。基本思路是将多个高效率的半波片单元集合在一个复杂单元内,得到线性的交叉极化反射光的相位梯度,从而将交叉极化反射光偏转特定的角度。实验研究表明基于相位梯度人工电磁介质平面的方向性半波片具有广角和宽带的工作特性。第三,我们介绍了能够将电磁波的传播模式和束缚模式(SPPs)紧密联系的相位梯度人工电磁介质平面,设计了工作在可见光波段(λ=690 nm)的单向SPPs耦合器,计算得到的耦合效率为45%。接着,我们得到了与入射光极化方向相关联的相位梯度。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两种偏振调制的SPPs耦合器:一种是偏振控制的SPPs路由器,当入射线偏振光的极化方向改变时,激发的SPPs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另外一种是多功能SPPs耦合器,通过改变入射线偏振光的极化方向,可以实现单向SPPs耦合到入射光异常反射的功能切换。最后,总结了全文,并对人工电磁介质的未来提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法律英语是以英语为基础,在各种法律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英语语言,具有规定、约束性。在表达"应该"、"可以"、"必须"等意思时,常常会使用情态动词,其中使
随着互联网发展及成熟,以微博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媒体和以微信为核心的手机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各项工作,人们主动
博士高怡分到一所大学工作,得到了30万块钱。丈夫孟向林早就有了外遇,那女人竟然写信来要求高怡给拿5万块钱。高怡一气之下搬到了学校,住进了同事何子峰在学校的空房子里。高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仅功能正确的软件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对软件的非功能属性,如软件可靠性、安全性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行程类型的应用题,不仅题型多且变化也复杂,如果按常规的思路解题很麻烦,甚至没有办法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交流,总结出一些特殊的解题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进海归派或有外资企业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形成自己的人才结构。在引进人才后,应该意识到不同的文化和管理理念间良好沟通的重要性,寻找合适的沟通渠道,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辽宁在经济振兴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人口生育水平偏低,人口总量减少与结构老化并存,经济下滑趋势加剧;第二产业长期占据
本文以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笔画特征和探究动力形式两种方法,考察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特征在其中的体现,讨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书
从作者中学时代的记忆,到二十多年物理教育的困惑,再到所了解到的其他省份不同年份高考情况均表明,中学物理“难学难教”并不是个别学校的困局,一些物理中考成绩优异者进入高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张艺谋执导并改编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众多读者和观众的关注。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