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日常生活中多限于多次测量静息血压的基础上判断血压是否正常,由于在形成稳定的高血压之前,机体长期处于无症状状态,以至出现临床高血压时,已不可避免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故此,对大多数人群实行血压早期监控,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把高血压给机体带来的风险消灭萌芽状态,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运动性高血压是将来发展成为高血压、脑卒中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先兆,运动性高血压对于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也是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了解运动性高血压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人们早期高血压的预防提供建议,并为建立新型及方便易行的早期高血压预测体系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的意义:通过对运动性高血压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使用运动负荷试验中测量血压为早期发现高血压易患人群提供了相对简便、经济的手段。这对早期发现易患人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延缓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非高血压者及高血压患者运动负荷递增实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我国人群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及特征,以期为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控制的建议提供参考,并为建立新型及方便易行的早期高血压预测体系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鲍山公园、章灵社区、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区域进行受试者招募,并将受试对象的年龄范围界定在40~59岁之间的中年,其中筛选58名受试者分为两组为研究对象:高血压、非高血压,两组人数和性别比例为1:1,主要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通过Bruce平板实验递增等级负荷,研究受试者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血压的变化特征,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2、问卷调查法: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检查,通过体力活动调查。3、数据统计法:将Bruce平板实验、问卷调查、身体检查等相关指标录入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高血压人群中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较明显,可应用收缩压判断运动性高血压,有运动性高血压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几率较高,运动性高血压可以对高血压做早期预测;高血压组峰值SBP及SBP升高幅度较非高血压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人群收缩压峰值较高且升高的幅度较大,高血压患者对身体造成伤害;两组恢复正常范围血压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人群相比较非高血压人群血压恢复的时间较且较慢,高血压人群中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收缩压血压变化不明显,但也有差异性,也可以用舒张压判断运动性高血压,运动性高血压可以对高血压做早期预测;DBP总体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非高血压组内各时间点DBP组内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距,高血压与BMI有显著想差异,肥胖和超重人群高血压有78.5%,而高血压与高水平体力活动水平也有差异,体力活动水平对高血压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论:1、高血压患者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以SBP升高为主,但仍可以完成与非高血压者相似负荷量的有氧运动;运动后的恢复时间较长,运动试验过程中,峰值SBP与峰值DS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2、相比较运动时DBP的变化而言,SBP的变化可以作为运动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指标。3、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前、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的平均收缩压变化组内组间均有明显差异;而平均舒张压和心率变化则于组内有明显差异,组间无明显差异;4、运动性高血压与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子有相似,体力活动,BMI等因素对其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