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拉松运动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及的田径运动项目之一。与其他田径项目有所不同,由于马拉松运动为室外公路运动,距离远,比赛时间长,极易受风速,温度,湿度以及地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和其他田径项目相同的是,马拉松运动也是一项考验运动员的训练能力,技术掌握能力,心理训练水平,智力因素以及个人意志力等综合的项目。也就是说对运动员综合能力要求的一项竞技运动。自20世纪以后,马拉松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认可和普及。在中国,首次举行的马拉松赛事是1981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随着我国对马拉松赛事的认识和了解,马拉松比赛逐渐在各城市开展起来。时至今日在我国每年有30多个城市举行马拉松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运动项目中。特别是北京、厦门等大城市参赛人数达到了三万之多。马拉松赛全长42.195公里,由于比赛距离较长,在研究中我们以5公里为一段进行分段,进而可以对运动员在不同的分段内时间和速度的安排进行分析以便对其今后的训练提供帮助。笔者在中国知网上阅读了大量的关于马拉松赛事运动员体能分配的论文以及期刊发现在以往的关于马拉松运动研究中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国际优秀运动员,或者是达到比赛前几名的运动员。而对于数量众多的大众选手研究的却几乎没有。随着马拉松赛事的普及以及参赛的大众马拉松运动员人数逐年增多,他们对如何认识自己的参赛情况和提高成绩有迫切的希望。本文针对这些大众运动员进行分析,同时在保证同场竞技的前提下对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其全程分段后的时间和速度分配的对比研究,找出其运动规律,找出大众运动员与之存在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同场比赛中,大众运动员的分段速度变化很大。相比较而言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分段速度的波动不大,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的落差很小,接近于“匀速跑”。在比赛中很好的控制速度的变化,节省体力,非常重要。优秀运动员在比赛的全程中较多的体力分配给了前半程。中间虽然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幅度都很小。最后优秀运动员们没有很明显的冲刺。第二总体来说无论是男子大众运动员还是女子大众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整体趋势都是在做减速运动。最快速度出现在第一个5km分段。说明运动员们开始就以很快的速度进行。同时大众运动员则表现出较高的下降率,并且大众运动员出现水平越低速度下降率越大的现象,表明大众运动员速度分配不合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开始阶段过快,不利于速度的发挥。同场中的大众运动员速度变异系数相对较大。说明速度的变化较大,速度分配不均匀。同时大众运动员水平越低,速度的离散程度越大。对速度的掌握能力越差。大众运动在比赛中各分段时间呈逐渐较大幅度增加趋势,不利于速度的发挥和较好成绩的取得。大众运动员应当有意识的把握各分段时间,尤其是对比赛开始的前几个分段时间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