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急性腹泻患者细菌性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了解病原体在急性腹泻患者中的分布特点。2.对分离自急性腹泻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3.对分离的部分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脉冲凝胶电泳分型分析,了解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研究方法1.病原体的检测:收集2011年1月到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儿童医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2.副溶血弧菌临床资料统计和药敏试验: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并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2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3.副溶血弧菌的MLST分型: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recA基因、dnaE基因、gyrB基因、dtdS基因、pntA、pyrC基因和tnaA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测序完成后经过拼接,将序列与PubMLST数据库中储存的序列比对,确定副溶血弧菌7个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号及菌株序列型。应用eBURSTv3进行集群分析,并与世界株比较。4.副溶血弧菌的PFGE分型: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fiI,对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Version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1.对1074份粪便标本开展检测,其中阳性标本303份,阳性率为28.2%。列前5位的细菌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霍乱弧菌(为非01非0139群)。2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情况:有39份标本同时检出两种细菌,3份标本同时检出三种细菌。3.检出副溶血弧菌阳性病例特征: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17.9%和12.0%,其他月份平均检出率为0.76%;男性检出率为9.6%,女性检出率为10.1%;在年龄组的分布中,19-60岁年龄组检出率为15.3%,60岁以上及6-18岁年龄组检出率分别为7.6%和5.6%;粪便性状上检出率最高的是血便,其次为水样便。4.副溶血弧菌的药敏结果:副溶血弧菌对抗生素敏感率较高,对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率在99%以上,对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均高于95.0%以上;但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敏感率仅有5.1%和4.2%,对头孢呋新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15.3%和16.7%。5. MLST分型结果:52株副溶血弧菌开展MLST分析,分型结果分属于3种STs,其中ST3型有49株,占94.2%,另外ST120有2株和1株ST8型。9株ST3型PFGE分型得到8种PFGE型别,相似性水平均在60%以上。研究结论1本地夏季门诊腹泻病人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率较高,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是单一的致泻性细菌,这说明副溶血弧菌可能是该地区引起腹泻的重要致病菌。今后可以开展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的检测,以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2副溶血弧菌在不同季节、年龄组间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3副溶血弧菌对于大多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但部分药物存在耐药趋势,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4ST3是本地急性腹泻患者中的副溶血弧菌MLST分型的主要序列型,该方法可能不适合本地区副溶血弧菌导致的暴发的探测,但可结合PFGE方法,以增加暴发探测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