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氨甲磺酸的在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关节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比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更有效目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最优的应用方法以及其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仍未确定。本研究的目的为比较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静脉和关节内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方法:共150例行单侧初次全膝置换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静脉、关节局部、对照组)(各50例病人)应用氨甲环酸(每组分别为1g静脉用氨甲环酸+50ml关节内应用生理盐水,1g关节内应用氨甲环酸+50ml关节内应用生理盐水,0g氨甲环酸+50ml关节内应用生理盐水)。记录或计算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情况,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并发症等,比较三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关节内应用氨甲环酸比其他两组减少了更多的总失血量(P=0.011),比静脉组减少了更多48h引流量(P<0.001)。静脉应用和对照组各有一位患者接受了输血。无深静脉血栓或其他严重合并症发生。三组间的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340)(对照组,静脉应用组和关节内应用组分别为708.6±308.2 ml,651.7±302.9ml,625.2±252.1 ml,各占总失血量的65.6%,70.8%,81.1%)结论:相比静脉应用,关节内局部应用单剂量氨甲环酸可以显著减少更多的总失血量和引流量,同时其隐性失血量无显著增减。第二部分:二期翻修术后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转归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培养阴性与培养阳性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比较目的:缺乏术前微生物学证据是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一期翻修术的一项禁忌证。本研究目的为探讨培养阴性是否为行二期翻修的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术后感染复发的促进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了200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并接受二期翻修的患者。记录并比较了培养阴性与培养阳性的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患病过程中的人口学特征,窦道等临床表现,临床转归和其他相关的细节;分析了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回顾了58例病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68.5月。二期翻修术后,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感染控制率为93.1%。Kaplan-Meier分析显示培养阴性患者与培养阳性患者的感染控制率无显著性差异。窦道分泌物培养阳性与感染复发率增加显著相关(P=0.039)。结论:采用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有着很高的感染根治率。培养阴性对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与培养阳性患者相比,不影响其术后感染控制率。行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假体周围感染——革兰阴性与革兰阳性菌患者的对比目的:行二期翻修治疗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假体周围患者术后感染控制的差异仍具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为探讨革兰阴性菌感染是否为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期置换术后感染控制的不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了2004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采用二期翻修治疗关节假体周围革兰阴性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记录并比较了革兰阴性及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患病过程中的人口学特征,微生物学数据,临床结果,和其他相关的细节。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了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73例病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7.2月。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率为61.5%(8/13),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为86.6%(52/60)。Kaplan-Meier分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累积感染控制生存率比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低(P=0.0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膝关节(与髋关节相比)(P=0.031),存在窦道(P=0.018)是感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期翻修的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患者相较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感染更难控制。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行二期翻修术后的转归目的:行二期翻修治疗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特征差异和感染控制率差异仍不是很清楚。本研究的目的为探讨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与转归。方法:本研究回顾了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二期翻修术的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记录并比较了髋关节与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患病过程中的人口学特征,窦道等临床表现,临床结果,和其他相关的细节。结果:本研究回顾纳入了58例病例,平均的随访时间为38.5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累积感染控制生存率较髋关节低(P=0.030)。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5年(60-month)累积感染控制生存率为95.0%,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5年(60-month)累积感染控制生存率为74.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与髋关节相比)(P=0.012),窦道存在(P=0.011),男性(与女性相比)(P=0.012)是感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期翻修的患者中,膝关节感染的患者相较于髋关节感染的患者,感染更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