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生》和《魔种》是V S.奈保尔近年来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他的最后两部小说。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解读这两本小说,从历史语境与文学文本的关系出发,探究作者、文本、与社会历史环境的对话关系。著名新历史主义学者史蒂芬·格林布莱特用“社会能量”、“商榷”、“流通”、“交换”等用语来表达文本与历史的关系中社会能量动向。文学作品是社会能量流通的一部分。作者在创作时,既受到其他社会能量的影响,又在创作中加入个人特色、个人观点,积极与历史语境对话商榷,参与影响历史进程。因此,文学作品是作者与社会历史语境商榷的成果。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多重作用:他既屈从于历史语境,又积极与历史对话,参与历史进程,同时其作品对历史发展具有构建作用。本文根据作者的三重角色对这两部小说进行文本细读,分析历史对文本的影响与文本对历史的反作用。通过文本分析,指出这两部小说以20世纪全球的殖民化与去殖民化浪潮为历史背景,反映了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事件和问题;同时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受到其他经典文本的影响,与经典作品互文,从侧面反映了奈保尔对历史语境的屈从。此外,奈保尔是一位积极的商榷者,这两部作品体现了极强的个人特色。针对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历史书写、种族歧视和两性关系,奈保尔提出个人观点,积极与历史语境商榷。根据“文本的历史性”,文本对历史进程具有积极的构建作用。通过揭示殖民化与去殖民化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历史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两个文本在与历史语境对话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文学意义和历史作用。从文学方面来看,这两部小说展现了奈保尔的创作特色,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创作理念均为当代族裔文学提供了一个榜样。此外,这两部小说中深刻的社会历史分析如同一记警钟,引导读者反思: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各个国家应合理地看待国家间、以及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求发展;同时,第三世界国家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摆脱落后困境,做到真正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