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发声的角度对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范畴知觉进行了研究。发声的角度是指语言声调属于言语产生模型中的声源部分,其对应的生理基础为声带的抖动,而声带抖动实际涉及“声带抖动的快慢”和“声带抖动的方式”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前者即为以往研究中常用的描写声调最为重要的声学参数“基频模式”,而后者是在以往研究中常常被忽视的声调的“发声类型/嗓音特征”。本文报告的声调范畴知觉实验在设计上考虑了声调的基频和发声类型两个方面的内容,利用合成语音和范畴知觉实验调查了18名被试对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范畴知觉情况,以及发声类型对声调范畴知觉的影响。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汉语普通话四声两两之间的范畴知觉模式分为三种:1)范畴感知模式(Categorical Perception),包括基于阴平合成到阳平、基于阴平合成到去声、基于阳平合成到阴平、基于阳平合成到去声、基于上声合成到去声、基于去声合成到阴平和基于去声合成到阳平的7个连续组;2)准范畴感知模式(quasi-Calegorical Perception),包括基于阴平合成到上声、基于上声合成到阴平和基于去声合成到上声的3个连续组;3)连续感知模式(ContinuousPerception),包括基于阳平合成到上声、基于上声合成到阳平的2个连续组。总体上,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范畴知觉模式的特点与辅音和元音的范畴知觉模式都不相同。二、通过对四声两两之间识别实验的结果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对四声发声类型差异对声调范畴知觉的影响进行考察的结果表明:声调的发声类型信息会对声调的范畴知觉产生影响,对于某一特定声调的识别,基于该特定声调自身合成的声音组比基于其他声调合成到该特定声调的声音组更易被识别为该特定声调。并且这种趋势在作为识别的目标声调为上声和阳平时具有统计意义,这可能表明发声类型的信息对于上声和阳平的识别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上声的识别影响更大。虽然这种趋势对于阴平和去声作为识别的目标声调时不具有统计意义,但是它们在数据的表现上也总体符合以上趋势,这说明可能对于阴平和去声的识别,发声类型信息的作用不大,而基频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文章还对声调范畴知觉模式和辅音、元音范畴知觉模式的差异进行了讨论,还对从发声角度整体考察汉语普通话四声和其他语言声调的必要性、发声类型和声调阴阳音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还讨论了结合MotorTheory(言语知觉的动作理论)的理论主张对本次实验中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范畴知觉模式进行解释的可能性问题。
总之,本文从发声角度对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范畴知觉进行了考察,讨论了声调知觉中发声信息和基频信息的关系和作用。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结论,本文为从发声角度研究语言声调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