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调节凋亡诱导因子AIF生物功能的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w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1的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编码基因c-abl是v-abl的同源基因,v-ab1是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原癌基因。c-Ab1蛋白属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Abl家族的成员,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能够广泛表达。生理状态下c-Ab1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依靠其蛋白结构域C端含有的核定位序列(NLS)和核输出信号(NES)完成c-Ab1蛋白质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穿梭。细胞质c-Abl的功能主要为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细胞核c-Ab1在应对一系列生理和药物刺激时被激活,与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凋亡诱导因子AIF是一种由16个外显子基因编码的保守的线粒体黄素蛋白。AIF蛋白N端含有线粒体定位序列MLS,C端含有氧化还原酶结构域即FAD和NAD结合区包括两个核定位序列NLS。AIF蛋白其结构域中含有线粒体定位序列(MLS)和细胞核定位序列(NLS),在生理状态下依赖它们来形使在线粒体和细胞核之间的穿梭功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AIF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可以籍其N末端FAD结合区和其氧化还原活性来行使氧化还原酶的功能,并具有维持线粒体的正常生存的作用。凋亡诱导因子刺激下,AIF水解掉N端50个氨基酸,从线粒体内释放进入细胞核,引起染色质凝集,诱导细胞发生不依赖于caspase途径的细胞凋亡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和凋亡诱导因子AIF在细胞内都能通过NLS进出细胞核,参与细胞的不同生理功能。本研究通过免疫印迹和Duolink检测两种蛋白在细胞内存在的相互作用,c-Abl在细胞内能够磷酸化AIF,说明AIF可能是c-Ab1的潜在激酶底物,两者可能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细胞的生理活性,并通过ROS刺激进一步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经过免疫荧光技术进一步检测出在STI571抑制c-Abl激酶活性状态下,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在细胞内发生聚集,并从线粒体内释放出来,在c-Abl激酶活性受抑制的条件下,细胞内线粒体的活性也受到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Abl激酶活性受抑制的条件下不能引起细胞发生凋亡现象,但是对STS引起的细胞凋亡作用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首次发现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受抑制的条件下细胞内凋亡诱导因子AIF及线粒体发生的变化,并证实c-Abl与细胞内AIF存在相互作用,可能是通过对AIF的作用影响细胞内线粒体的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Abl家族酪氨酸激酶对细胞内凋亡诱导因子AIF的影响提供了新的依据。
其他文献
稀少糖是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及衍生物,作为一种功能性甜味剂,具有低热量、低吸收、抗龋齿、降血糖、改善肠道菌群等优点。阿洛酮糖(果糖的C-3差向异构体)和塔格
目的:探讨自制温馨信封在肝胆外科病人出院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为出院病人提供全面的出院指导,开展便民服务,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升优质护理。方法:自制温馨信封内容包括出院结
会议
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是糖的聚合物,能够水解产生单糖和各种有用的化学品。因此,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水解对生物质的充分利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论文以微晶纤维素(MCC)和
  目的 探讨基于工作场所评估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实习的大专院校护生共63人,利用Mini-cex和DOPS评量表每月对实
  目的 分析穴位按摩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14.06~2015.06 入院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进行常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煤焦油类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含磷废水等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湖泊、河流,将导致水污染更为严重。水污染不仅严重危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提高腔镜手术器械使用、保养与清洗质量.方法 对45 名手术室护士进行包括消毒隔离知识、职业防护、腔镜手术器械清洗与保养等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4 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医院社区一体化延续护理组、普通延续护理
会议
目前,异戊二烯聚合主要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与溶液聚合相比,气相聚合因其无需溶剂、能耗低、流程简单、操作安全、成本低、污染少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气相工艺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怀孕后影响工作绩效的相关因素,为管理者在护士怀孕期间提供个性化管理模式,减少护士的离职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三级医院52 名临床护士怀孕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