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巫家拳是湖南湘潭的地方拳,是中华武术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拳种之一,主要在湖南湘潭、株洲、长沙、益阳等地流传至今。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访问法及电话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巫家拳的源流及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及分析,研究表明: 第一:巫家拳大约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清朝末年,由福建连城人巫必达根据其少年所学的少林拳术,结合其自身“跛”的生理缺陷和湖南人勇猛的个性等特征,在湖南湘潭所创编的一种技击性极强的传统拳术。 第二:巫必达中年来到湖南湘潭习拳授艺,与“天地会”有着一定的关联:他年青时所习练的少林拳极有可能是“天地会”的洪拳,洪拳依附于南少林拳而扬名海内外,因而巫必达传人认为巫家拳源于南少林拳。 第三:巫必达最初来到湖南授拳的地点是株洲的李家湾(旧属湘潭),而不是湘潭的大石围。 第四:巫家拳的承传主要有李、冯两大支系。李氏巫家拳传承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家族嫡系传承制,承传地点主要集中在株洲;冯氏巫家拳传承的方式是家族制和师徒制,流传范围较广,是巫家拳发展最好的一支,其流传地点主要为湘潭和长沙等地。 第五:小说故事、民间传说和拳戒所体现的崇高的道德伦理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都体现了巫家拳浓厚的文化内涵。 第六:巫家拳的传承和发展在长株潭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湘潭成立了巫家拳协会,创立了湘潭巫家拳网站,出版了《巫家拳》系列丛书。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传人对拳术传播的保守态度及家族式的师徒制观念对巫家拳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目前长株潭的部分巫家拳已出现技艺承传断层的状况。 第七: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而传统巫家拳的存在与发展却受到了空前抑制。为此,巫家拳内部出现了几大发展趋势:少数巫家拳的传人对某些套路进行了部分改编,逐渐向竞技化方向发展,增强了套路的表演性和观赏性,从某种角度而言,无疑这种改编对巫家拳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大部分的传人继续坚持走民间路线发展巫家拳,不愿改变其原来的技术结构和风格特点,保持着巫家拳的本土特性;此外,少数的传人欲将巫家拳引进学校进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