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在吸纳表达地方文化的同时,也见证着城市文脉的演变历程,可以说景观的地域性决定着其地域文化属性。但在传统认知中大多存在以民居建筑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核心的误区,忽视地域景观在公共空间,特别是广场空间上的展示作用。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许多优秀的地域文化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表现载体正面临着消亡的严重危机。各地区间地域文化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在文化形态上的体现。山地环境下,自然地理的复杂性和民族文化内涵的多样性极大的丰富了山地地区建筑空间类型,而形式多样的民众公共生活,客观上为广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此外,山地城市广场在与地形环境适应、融合的过程中,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物质形态化的历史信息和非物质形态的文脉精粹,还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反映着城市独特的山水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广场景观风貌,呈现出不同于平原城市广场的空间特征,其三大主要景观构成:竖向的结构体系、转承叠带的筑台空间、立体多维的空间感受,彰显了个性鲜明的山地地域文化。因而,如何保持山地广场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如何进行当下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山地城市广场创造,成为山地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迫切问题。通过研究传统地域文化与山地城市广场的内在联系与表达途径,探讨构成山地广场空间形态的成因要素,归纳出八类具有共性的山地广场空间形态,并对山地城市广场空间特征和价值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客观分析了山地广场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继而提出了延续山地广场空间格局、协调原生自然背景关系、保护传统山城文脉肌理、提炼山地地域文化内涵和强化形成文脉高潮之地五项山地城市广场设计技术策略,由表及里,前三项技术策略从物质形态上保证山地广场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进而将隐型化的文化内涵精粹给予提炼呈现,为系统展现山地城市的地方性特色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