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诗学——《罗密欧与朱丽叶》朱生豪译本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yu0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社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学翻译研究的焦点从源语取向转向了译入语取向,研究方法也从规定研究转向描写研究。随着文化转向在翻译研究领域的渗透,文化翻译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翻译研究者不再把翻译看成从一种单纯的语言转换行为,而认为翻译是一种改写和文化适应形式。 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安德烈·勒菲佛尔提出了改写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翻译不仅仅是译者的个人行为,更是受包括意识形态、诗学、资助等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行为。本文在改写理论有关诗学在翻译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朱生豪翻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个案,对翻译中的诗学做了进一步研究,以此来阐释诗学在翻译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勒菲佛尔认为,翻译中的诗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学技巧、体裁、主题、原型人物及象征标志等,二是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意义。也就是说,翻译中,从宏观上看,诗学指其本身在文学领域甚至整个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从微观上看,诗学指文学创作或翻译中使用的具体的创作技巧、主题、人物等等。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诗学对翻译的影响及其是如何在译文中体现出来的。从宏观层面分析译者所处时代的诗学趋势和读者诗学;从微观层面剖析译本的语言特征。 希望本论文对有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开展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和社会评论家,一生著述颇为丰厚,共写有六部长篇小说、四部戏剧和十几部散文集,其作品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自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后,对于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译者主体性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课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何谓译者主体性各抒已见。综合来说,译者主体性指译者在
本杰明·狄斯雷利是英国保守党领袖同时也是一位小说家。在他著名的“政治三部曲”:《康宁思比,或新的一代》、《西比尔,或两个民族》和《坦克雷德,或新十字军》中,狄斯雷利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结合对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女性主义真正影响到我国的翻译研究却是在2002年,并且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
时间隐喻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包括科技英语中,这种语言现象在近30年来越来越为语言学家所重视。时间隐喻是从非时间概念结构映射到时间概念结构。本文采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
近年来,关于语篇连贯的研究深入到认知思维层面,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在这些研究中,主要的分析对象集中在具有明显隐喻表达式的语篇,如短篇散文类。而没有明
《欲望都市》是一本由坎蒂丝·布什奈儿所撰写的文集,被称为美国女权主义的宣言书,拍成同名电视剧后,曾连续四年获得艾美奖、连续五年获得金球奖,受到广泛赞誉。《欲望都市》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