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建立稳定的术后椎间盘炎模型,研究术后椎间盘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2.探讨术后椎间盘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3.研究术后椎间盘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材料与方法 1.建立椎间盘炎的动物模型并就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反应参数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做对比: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只、实验组12只。将一定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等量生理盐水注入兔腰椎间隙,术后定期进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nspector MRI)检查及取实验区椎间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常规病理学检查,对术后CRP进行动态观察,并与ESR做对照分析。 2.对60只新西兰兔采用直视下向椎间盘内注入细菌方法,制作椎间盘炎模型,并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早期手术治疗组和延期手术治疗组。术后对实验兔定期进行X线、MRI等影象学检查,对术后CRP、ESR进行动态观察及对比分析,比较保守治疗、早期手术治疗和延期手术治疗方法对兔椎间盘炎治疗的效果。 3.临床研究:临床收集61例经临床资料与影象学检查确诊的术后椎间盘炎病人,回顾分析术后腰椎间盘炎的治疗过程。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比较保守治疗、早期手术治疗和延期手术治疗方法在腰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CRP和ESR降至正常时间方面的差异。 结果 1.一周后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所有动物均出现椎间盘炎发病,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均明显升高,MRI提示椎间盘炎改变。活检物细菌培养阳性,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椎间盘炎发生。而注射生理盐水组无椎间盘炎发病。C即与ESR相比,C即高峰出现早,回落周期短,稳定性好。2.实验兔中,早期手术治疗组影像学表现为椎间隙变窄,后期出现椎间融合。组织学检查显示髓核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后期有新骨形成,细菌培养阴性,保守治疗组,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破坏及增生,椎间融合少见,细菌培养可见阳性。延期手术组影像学及组织学表现与保守治疗组相似,但细菌培养阴性。早期手术治疗组在CRP和ESR降至正常时间方面与保守治疗组和延期手术治疗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3.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腰部剧痛及腰肌痉挛完全消失,腰椎活动大部份恢复,均恢复正常工作。但保守治疗组腰痛及阵发性肌肉痉挛、抽搐持续时间较长。术后随访,10例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活动受限,术后一年X线复查,仅4例感染椎间隙骨性融合,融合率25%。其他感染椎间隙仍存在,边缘轻度硬化。早期手术组术后患者痉挛性疼痛立刻缓解,术后2一3天能自行翻身,术后随访无腰痛和腰部活动受限,术后一年X线复查,有25例椎间隙骨性融合,融合率80.6%。另6例椎间隙变窄、模糊。延期手术组术后患者痉挛性疼痛明显减轻,一周后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加重,术后随访有6例遗有腰痛和腰部活动受限,术后一年X线复查,5例感染椎间隙骨性融合,融合率35.7%,其他感染椎间隙仍存在。早期手术治疗组在腰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CRP和ESR降至正常时间方面与保守治疗组和延期手术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O。05),后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5)。结论1.将一定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入兔腰椎间隙可制做椎间盘炎模型,炎症反应明显,模型稳定。可用于人的椎间盘炎的病理学、外科学及药物治疗等多方面的类比实验。2.MRI在早期诊断术后椎间盘炎中具有重要意义,腰椎术后C即持续性或二次升高者要考虑椎间盘炎存在,与ESR比较,CRP具有灵敏性高,准确性强的优点,应作为早期判断腰椎间盘炎的重要指标。2.早期手术治疗方法能迅速解除症状,治疗效果优良,是治疗术后椎间盘炎的最为有效的方法。3.术后椎间盘炎重在预防,尽早行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植骨及内固定可有选择应用。术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腰椎制动、高压氧及抗生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