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卫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2.4亿,大部分患者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每年有约65万人死于因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重大疾病。中国是乙肝高流行地区,我国目前估计有约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大约2000万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衰竭是感染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导致肝衰竭的因素较多,我们国家引起肝衰竭的首要因素是乙肝病毒感染,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最常见的临床分型,占80%-85%。HBV-ACLF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救治困难。目前HBV-ACLF的治疗以卧床休息、低脂、适量蛋白饮食、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凝血因子、抗病毒、抗炎保肝、防治并发症等内科综合治疗为主要措施。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办法,然而因肝脏供体少、价格昂贵、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等原因,制约了临床应用。因此,寻求一种更加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一项较为迫切的任务。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和炎症抑制剂,可提高重症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生存率的观点,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在上世纪70-80年代,糖皮质激素在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获得了认可,但因其具有影响糖、脂肪、蛋白质及钙磷的代谢,诱发感染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等较多副作用,并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并有因免疫抑制导致的HBVDNA再激活而至肝衰竭加重的病例,使其临床应用收到了极大限制,随着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克服了由于免疫抑制、病毒复制导致的病情加重的副作用,糖皮质激素应用于HBV-ACLF患者再度引起了许多专家的关注。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HBV-ACLF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支持、保肝、退黄、保护胃黏膜及防治并发症等内科综合综合治疗,同时给予恩替卡韦片0.5mg qd饭前2小时口服抗病毒治疗,治疗组患者均在取得知情同意后,在上述抗病毒治疗及内科综合治疗及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mg/kg/d静脉滴注,开始3天每日复查血清生化全项,记录总胆红素值,胆红素如有下降,且病人自觉症状减轻,视为激素治疗有效,将甲泼尼龙减量20mg再应用2天,改为醋酸泼尼松龙片0.5mg/kg/d口服顿服继续治疗,每5-7天减量5mg,直至停用。激素治疗疗程控制在8周左右。在激素治疗同时给予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预防消化道溃疡,VK1、酚磺乙胺注射液预防出血,5%碳酸氢钠漱口预防真菌感染,小剂量利尿剂预防钠水潴留。 结果: 8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时间:治疗组7.5±2.5d,对照组15.5±2.5d, P﹤0.05;乏力症状明显改善时间:治疗组10.6±2.3d,对照组18.3±3.2d,P﹤0.05)。生化指标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总胆固醇升高(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效的抗 HBV治疗与充分预防并发症及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情况下,2组患者 HBVDNA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93%,对照组9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好于对照组76.7%(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6.67%,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恩替卡韦联合中短效糖皮质激素用于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明显缩短乏力、纳差、腹胀、厌食油腻、恶心等不适症状的消退时间,促进黄疸的消退,并能改善肝脏的凝血功能。 2.糖皮质激素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相结合,不会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2组患者HBVDNA定量的变化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3.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HBV-ACLF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小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少,安全性好,价格低,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